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受限于基础设施水平和地理环境因素,“看病难”是困扰广大农民的难题。近年来,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普及,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落地生根,彻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网络“下沉”到农村,惠及广大农民。
智慧医疗时代开启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催生了新技术的应用。疫情期间,为了提升医疗救治效率,“5G﹢智慧医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5G远程会诊、无人机送药、5G远程手术等应用纷纷落地,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不久前,工信部等十部门正式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引发了业界高度关注。《行动计划》为“5G﹢智慧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要求开展5G医用机器人、5G急救车、5G医疗接入网关、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加强5G医疗健康网络基础设施部署,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加快培育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去年11月,工信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此次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公示名单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5G﹢智慧医疗”应用日渐成熟,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典型应用正在形成。
生态体系日渐完善
“5G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加速融合,基于5G的智慧健康管理和远程医疗等数字医疗的广泛应用,为医疗健康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指出了这一趋势。针对此次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公示名单的公布,他认为,这反映了在5G技术的加持下,医疗健康信息化逐渐从医院院内建系统向区域医疗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在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方面逐渐发挥作用。
“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的开展,将助力5G规模应用扬帆远航,推动5G生态链建设。”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认为,5G应用正加速向医疗健康行业渗透,从单一的医疗场景到贯穿整个医疗流程,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精细化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防疫、抗疫常态化的社会大背景下,5G技术向健康及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加速普及,能够助力疫情防控,降低医患双方的风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5G技术能满足大流量、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场景需求,提供相互隔离的子网络切片,可服务于不同业务场景。医疗健康行业对安全性、稳定性等有较高要求,与5G支持的上述场景有很多契合之处,故能与之较快融合,推动一批应用项目落地。
创新应用加速涌现
“5G﹢智慧医疗”究竟能够带来什么?前几年,这还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5G﹢智慧医疗”应用在全国各地涌现,无论是边疆、海岛还是大山深处的乡村,很多村民都正在享受“5G﹢智慧医疗”带来的便利。
今年5月,一场特殊的远程超声产前检查在闽藏两地开展。借助高速5G网络,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超声科主任刘敏、龙岩市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蔡敏娴在福州远程指导远在3000公里外的西藏昌都市妇幼保健院医师给孕妇进行超声产前检查,让当地的准妈妈们不需要长途跋涉就能享受到内地顶级三甲医院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今年7月,海南省上线的首个新生儿远程探视平台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该平台基于5G网络,结合4K全景、VR视频直播等技术,患儿家长不仅可在院内指定地点通过VR眼镜、平板电脑或者终端设备进行探视,也可通过预约在手机上进行远程探视,充分了解患儿的治疗和恢复情况,极大地缓解了焦虑情绪。
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无人机送药、送检测样本等应用也开始兴起。在杭州城郊的余杭区,村里的卫生服务站采集了病人的血液样本之后,借助无人机将其送到数公里外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检测。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运输投递疫情防控急救药品,解决病人的燃眉之急。
可以看到,“5G ﹢智慧医疗”正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远的将来,这将显著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有效解决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村民看病“少走路、少花钱、少操心”,收获满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