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市海门区双拥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 2021-08-1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海门是红十四军发源地之一、苏中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自1984年在全国首创“军人家庭服务中心”以来,南通市海门区秉承优良传统,大力发扬首创精神,以人为本、惠军利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八度蝉联“江苏省双拥模范城”,三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时代,海门双拥工作坚持统筹兼顾、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政策集成与创新,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高规格建强体系 双拥工作展现新气象

image.png

图:召开军地联席会议

海门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抓国防与经济发展并重,把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来推进,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41个区直部门、驻海部队为成员单位,层层传导压实责任,构建起党委领导、退役军人部门牵头、军地配合齐抓共管新格局。

海门区委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常委会定期听取双拥工作汇报,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高规格推动落实。每年出台《双拥工作要点》和《双拥工作重点任务分解表》明确任务、责任单位,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高质量考核、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体系。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亲自研究过问双拥工作,重要工作亲自决策部署,重大活动亲自指导参与。

近年来,相继出台《海门市双拥工作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双拥工作有章可循,区、镇两级财政也不断加大预算投入,做到优先保障。各区、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都设立了专门的双拥工作窗口,全区共配备配齐300多人从事双拥工作,双拥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

激发全民热情 引领社会拥军新风尚

image.png

图: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办理“通通优”拥军卡

8月1日,退役军人张杰在海门思杰酒店结账时,被告知可享受9折优惠,打折后优惠了100多元,“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不再是一句空话”。

据悉,今年8月,海门140家商户参与到为期1个月的“拥军优属优惠月”活动,涉及商贸、餐饮、加油、银行、通信等诸多与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3批已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的87家商贸企业及门店加盟,国美、龙信、大有境等商业综合体组织商家推出优抚对象“来就送”“折上折”等优惠活动。

海门区不仅有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拥军优属协会、拥军服务岗、双拥志愿者协会、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援助中心、老兵之家等一大批拥军新载体,还积极为社会拥军工作赋能新举措。在南通地区首创的“双拥公益创投”,服务对象囊括军烈属、退役军人及子女、参战老兵等各类优抚对象,服务范围包括宣传推介、生活照料、走访慰问、健康义诊、国防主题教育宣讲等。目前,公益创投已开展至第三届,24家社会公益性组织开展活动400余场,受益人群近万人次。

实现优待全覆盖 提升拥军政策新品质

image.png

图:区领导走访慰问烈士母亲

“没想到区长会亲自给我家送喜报,太光荣了。”家住常乐镇的二等功现役军人董杰的父母激动不已。多年来,海门赓续党政领导上门送喜报、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悬挂光荣牌等双拥传统,广泛开展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和退役军人返乡欢迎仪式,用实打实的举措确保军人职业尊崇感落到实处。

不遗余力关心关注军人“全生命周期”需求,海门不断健全完善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域覆盖”与“动态服务”无缝对接,让海门双拥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近年来,海门不断探索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新路径,结合“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项目”进军营等活动,打造“公开选岗+人岗相适”安置新模式,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使军人“后路”越走越宽。今年以来,共举办专场招聘、网络招聘30余场,吸纳企业350余家提供岗位2500余个。在全市率先实施“驻地部队军人享受住房补贴”政策,目前已有8名驻海部队军人享受到每平方米800元的购房补贴;现役军人随军家属随迁安置实施指令性计划和货币补偿相结合,安置率100%,军人子女择优入学、入托,努力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

严格贯彻落实优抚政策,及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抚恤补助标准实施自然增长和动态调整机制相结合,进藏义务兵家庭优待金4倍发放;组织区级机关和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筹资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从医疗、住房、教育、生活等方面对困难退役军人进行多渠道帮扶,首批已惠及50多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

讲好“拥军故事” 拓展双拥文化新天地

image.png

图:海门烈士馆迎来一批参访者

今年3月起,系列视频短片《画说·海门烽火》在多个网络平台展播,图、文、声并茂讲述海门老区革命故事,让广大群众在故事中了解历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在开展双拥宣传、国防教育中,海门一直坚持资源共享,通过开展国防双拥教育“五进”工程、军营开放日等活动,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最美拥军人物”评选,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力实施“国防教育365工程”等富有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对海门烈士纪念馆、双拥广场、抗日军民营救美飞行员纪念碑、汤景延团部旧址纪念墙等一批双拥教育阵地翻新改造后,利用好各类红色资源经常性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今年新落成的党史教育主题公园,也已成为国防文化新地标。

海门还注重将国防教育融入群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的40多个民间艺术小分队,自编自演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节目,深入乡村、社区、车间、田头每年演出近百场,双拥文艺专场观众累计达40多万人次。全区中小学校创编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宣传部、文联、党史办等联手编写抗战纪念文集、国防文艺书籍,红色图片故事巡回展走进商圈、社区、军营等地,立体化开展文化拥军。村(居)层面以关爱功臣为核心,拍摄宣传片、微视频、办讲座宣传功臣事迹,并利用村居“老兵会客厅”开展党史、军史教育,因地制宜举办“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社区退役军人党员筹建“红书漂流站”,农村退役军人参与“红色大喇叭”播报,为流动退役军人党员邮寄300多份“红色能量包”。

办实事接地气 探索拥军服务新模式

image.png

图:为烈士亲属开启DNA血样采集绿色通道

围绕驻海部队现代化建设目标,各地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了解部队所需,为驻海部队办实事。

海门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改善驻海部队训练生活设施升级改造,40多家区级机关部门与驻海部队开展军地共建互办实事活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驻海部队全面开放工程招标服务平台,协助部队开展工程招标;区司法局成立法律宣传队,前往驻海部队为官兵解读法律;区检察院为驻海部队赠送图书近万册,并安排专职检察官配合海警开展海上执法行动;区文广旅局跨区域送戏到部队外训驻扎地。疫情期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协调购置防疫物资,第一时间为驻海部队送去口罩、酒精、手套等防护用品,想方设法协助部队解决防护物资紧缺的难题。

今年,海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采取“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法,开展残疾军人新版证件换发活动,以“集中+上门”相结合方式,在全区11个区镇服务站分别举行新版《残疾军人证》集中换发仪式,顺利完成全区530名残疾退役军人换发新证工作。此外,还精心组织抚恤补助对象一年一次的医疗体检活动,安排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康复疗养、医疗巡诊,开展残疾军人康复器具配发、辅具巡修服务;开展“关爱烈属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为烈士子女解决入学优待、为烈士找寻牺牲地、为烈士遗骸比对寻亲活动中,持续探索拥军服务新模式。

牢记为民宗旨 谱写鱼水情深新篇章

image.png

图:驻海部队和退役军人志愿者为四甲退役军人家庭抢收蚕豆

今年蚕豆收获季,家中缺少劳动力的退役老兵许廷忠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20多名身着迷彩服的驻海部队官兵,前来帮助他抢收蚕豆。原本要干一周的活,两小时全干完了。看着装满蚕豆角的麻袋,许廷忠回以军礼表示感谢:“人民子弟兵,好样的!”

军民鱼水情。驻海部队在抓紧做好战备训练的同时,始终牢记宗旨,以服务“第二故乡”为己任。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海门新农村建设,先后出动500多人次,义务清理河道20多公里,清理垃圾上百吨;结对帮扶贫困儿童、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走访看望辖区孤寡老人与抗战老兵;多次圆满完成驻地学校、单位等组织的军训任务,开展“军营开放日”活动,与驻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军警民联防活动;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驻地政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海上救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官兵们用行动践行“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了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巩固了军政军民团结。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启幕之年。海门双拥工作将始终坚持“红旗永不倒、感情永不淡、步子永不停”精神,久久为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海门双拥品牌擦得更亮,奋力谱写新时代海门双拥工作新篇章,再续双拥模范城新辉煌。(南通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