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扎实做好节日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力量。
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共叙军民鱼水情深。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凝聚着驻闽部队广大官兵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把驻地当家乡、把群众当亲人,广大部队官兵在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投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为福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福建这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携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军地共建的新使命,驻闽部队官兵积极投身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
福建省军区相关部门与武平县大禾乡上湖村对接帮扶
武平,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巨大牺牲。由于地处偏远,经济条件欠发达,武平曾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8年,省军区挂钩帮扶武平县大禾乡上湖村,工作组多次赴上湖村调研,召开军地座谈会,与县乡村领导和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通过现地查看、听取意见,摸清了底数、掌握了实情。很快,一项项乡村振兴帮扶的实招逐一落地:宽阔的“出山路”拉近了乡村与外界的距离,高产优质的蜂蜜成为百姓致富“蜜方”,整洁美丽的乡村留住了乡愁,大批贫困学子获得教育机会走出大山。如今,在广大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山乡越变越美,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我们将地方所需与部队所能相结合,精准推进,发挥优势,务实高效,积极投身革命老区扶贫帮困,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区人民心坎上。”省军区负责同志说,困难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就是部队扶贫帮困最亮眼、最有说服力的“成绩单”。
从寿宁下党到建宁客坊,从武平大禾到长汀大同,从宁夏固原到甘肃东乡,从八闽大地到黄土高原,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扶贫故事,一项项精准滴灌的扶贫措施,让昔日穷乡僻壤旧貌换新颜,让成千上万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军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高高飘扬。在军地协作、合力帮扶之下,省军区各级共定点帮扶71个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15.51万元,协调地方各级投入资金4257.36万元,挂钩帮扶村人均年收入由6995.3元增至13568.2元,结对帮扶的3767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对老区苏区工作的要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扶上马送一程,不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和群众返贫。”省军区负责同志表示。
为了让广大官兵在福建专心练武、用心备战、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福建省双拥系统创新“三聚焦”工作方式:聚焦练兵备战,助力提升部队战斗力;聚焦急难愁盼,全力提升官兵获得感;聚焦边疆海岛,着力提升军人尊崇感。福建成为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满堂红”的省份。
去年6月,在中印边境誓死捍卫国土,福建省年仅19岁的宁德籍烈士陈祥榕被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全省上下全力做好褒扬纪念和宣传慰问工作,屏南县委县政府妥善解决烈士家属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努力让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行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制度,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为驻军办实事360多项。
针对转业军人安置问题,福建省总结推广“直通车”“阳光安置”等机制,发挥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安置退役士兵主渠道作用,去年安置军转干部1094名,进公务员队伍比例94.5%,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符合条件安置的转业士官803名,实现退役军人、部队和地方接收单位“三满意”。
针对随军家属就业问题,举办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招聘会270多场次,达成就业意向16500多人;帮助解决随军家属随调387名、随军家属就业1230名,安排110个岗位用于专项招考。
面向子女入学问题,福建省细化配套措施,优化完善从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体系,4100多名军人子女就读优质学校。
此外,边海防官兵优属活动持续向纵深推进。福建省对6200多名新疆、西藏等戍边官兵家属走访慰问,特事特办、全部解决执行边境专项任务官兵家庭困难。今年6月,省双拥办组织宁德市与陈祥榕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签订共建仪式,组织18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与18个驻闽高山、海岛部队共建。福州市作为全国16个共建单位之一,与西藏日喀则部队结对共建,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共建,努力解决部队打仗急需、任务急用、官兵急盼的实际困难。
“通过‘三聚焦’工作方式,我们将尽心竭力为广大官兵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双拥工作新篇章。”福建省双拥办负责同志说。(福建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