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媒体聚焦 > 

5G小基站当有大作为

发布时间: 2021-05-18 | 来源: 人民邮电报 | 作者: 牛万里 |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王琦

2020年,中国5G建设成绩显著,截至岁末累计建设5G基站71.8万个,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上珠峰、下矿井、入海港、进工厂,5G应用遍地开花,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5G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综合服务水平与用户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抛开套餐资费因素,单从用户感知最为明显的网络覆盖上讲,目前5G仅在城市区域室外实现基本广度覆盖,室内深度覆盖却是不如人意,成为影响用户5G口碑的关键痛点。

自2G、3G、4G 一路走来,业界在住宅、写字楼等深度覆盖场景解决方案的探索上从未停歇,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MDAS、LampSite、Qcell等产品层出不穷,以无源或有源的方式,将无线信号覆盖延伸到室内,有效提升了用户手机使用感知。

步入5G时代,由于部署频段(国内2515MHz~4900MHz)持续走高,5G宏基站信号通过室外照射来覆盖室内场景时,相较4G面临更大的链路损耗问题,导致室内深度覆盖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5G体验的覆盖要求。同时,既有的传统室内覆盖方案向5G演进存在利旧受限、覆盖受限、MIMO受限等实际困难。改造升级面临更换设备、器件和增加信源、器件等问题,改造工程量大、物业协调困难、成本趋高。

5G室内网络和室外网络同步部署,无疑是保障移动用户室内外体验一致性的最佳方案,但鉴于投资压力和产品成熟度等因素制约,5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5G室内覆盖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已经问世多年的小基站,由于性价比高、易于部署和管理,在5G时代优势凸显,被业界寄予厚望。

小基站顾名思义,其在产品形态、发射功率、覆盖范围等方面相比传统宏基站要小很多。通常而言,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为10~200米。有别于宏基站,小基站在频率选择上更加灵活,既可使用许可频率,也可融合WiFi使用非许可频率接入技术。

5G是一个室内覆盖为王的时代,有机构预测70%~80%的流量将发生在室内。小基站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室内补盲和吸热两个方面,是宏基站不可或缺的有力补充。小基站体积小、部署灵活,不掣肘于宏基站的站址问题,可以灵活部署在人群、建筑密集的地方,能够有针对性地补充宏基站信号弱覆盖区域、覆盖盲点,保证信号质量;在热点区域,小基站由于功率小,可以在更小的范围内进行频率复用,提升系统容量,帮助宏基站分担流量负荷。

1月26日,工信部表示,2021年将持续深化5G网络建设部署,计划新建5G基站60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描绘出5G室内覆盖产业广阔前景。除华为、中兴等传统的基站厂商外,很多新兴力量开始在5G小基站商用上谋篇布局。

目前,虽然5G小基站呼声高涨,但三大运营商仍持客观、冷静态度,在加快5G宏基站部署的同时,组织相关厂商开展小基站进网测试,持续推动面向行业应用的融合云站演进,提升小基站对垂直行业的服务能力。

紧跟国家5G建网节奏,小基站产业链将日渐成熟,产品性价比会进一步提升。好酒不怕巷子深,随着售后、交付、运维能力增强,5G小基站商用部署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靴子落地”。可以预见,小基站将在5G大舞台上大展拳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