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媒体聚焦 > 

《人民会客厅》聚焦创新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构建自主创新的产业生态

发布时间: 2021-03-16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人民网北京3月15日电(记者毕磊)日前,《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人工智能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科技创新会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生活方式和伦理秩序的调整。作为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占领全球科技创新高点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的行业走向也一直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叶齐祥做客《人民会客厅》栏目,共谋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受访者提供)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

胡亚波指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力量在武汉市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和自治效能作用。比如,将海量多维度的监控数据、AI识别技术用于疫情实时监测、交通管制和小区风控等工作,形成了线上线下精准防疫的闭环;建立武汉疫情防控智能指挥系统,对境外输入、冷链物流、应急处置等实行精准指挥,实现了常态化精准疫情防控;搭建了在线问诊、导诊、云上医院等多种服务平台,设立了免费义诊专区,极大缓解了到医院就医的压力等方面,另外,武汉去年还召开了中国5G+工业互联网首次大会,开展了站点示范,推广5G+工业互联网新模式,重点推动了数字技术在交通运输、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应用。

据介绍,武汉市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疫后经济重振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重点实施“573”工程,也就是五大数字新基建、七大数字新产业、三大数字新融合,打造数字武汉的品牌。其中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去年累计建成5G基站是2.6万个,每万人拥有基站的数量和每平方公里基站的密度等一些关键指标位居全国的前列。加快了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建成了数据中心机架达到3万多个,正在建设的有9万个。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建设,已经接入二级节点的有17个,标识注册量累计达到29.72亿个,居全国顶级节点第三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胡坚波表示,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智慧城市是整体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会为整个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算力,比如在智慧城市中间看到基于视觉识别的城市自主发现,基于深度识别城市动态的推演,还包括基于数字孪生城市动态模拟仿真,这里面都需要大量的算力,算力是通过人工智能才能实现前面所属的业务功能。而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人工智能是作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它可以为各个行业、各个产业赋能,人工智能一方面可以带动本身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相关的智能芯片,包括它核心的软件、算法,包括数据集等等。以此为基础,比如城市可以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园来推进整个新的技术产业发展。此外,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它可以用更加普惠的计算方式来提供给我们相关的企业和相关的单位来使用这样一些能力,从而来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来促进自身传统产业转型。

叶齐祥指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很大地推动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也能够推动前面所说的产学研整个链条的形成。有了数字基础设施,很多项目才能够上马,很多高技术的实验能够在这样的基础设施当中进行,很多创新型人才能在这样的基础平台当中去做这种培训和培养。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助力产业数字化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峰。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代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可以体现在新一轮产业革命里面,人工智能带动性的作用。”徐峰认为,这种带动性的作用可以体现三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包括胡总也说了,它的智能芯片、算法公式等等,可以形成新的产业业态。第二,它能够和传统产业进行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里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力,他们的生产效率。第三,实际上人工智能和很多的行业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也创造了很多新的需求,这种新的需求也会能够推动我们整个生产力的发展。

叶齐祥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主要是基础人才的培养、公平公正的人才激励机制、长期的资金投入。在机制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到工业化过程当中,都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何使得我国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策源地,这是我们能够将人工智能推向新的高度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在人才方面,我们国家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也需要营造在人工智能产业当中公平、公正的人才激励机制。在资金方面,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国家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希望这种资金不是短期效应,而能做长期投入。

胡亚波表示,在智慧城市方面,武汉市重点考虑从城市感知、数据汇集、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四个层面进行推进。在城市感知方面,制定物联感知的建设规划,完善物联感知设施,打造全市一盘棋的物联感知体系。在数据汇集管理方面,建设全市统一的武汉云基础设施,汇聚政府、公共服务和互联网等海量数据,形成资源池,构建标准化程度高、数据关联度清晰的七大基础数据库和十七个主题数据库。在城市大脑方面,建设感知、连接、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形成大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能力平台,提升平台化、标准化和组件化的支撑能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叶齐祥。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叶齐祥认为,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分别可以说是扮演了“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它要去研发出很好的高技术来,然后找到适合的,把AI推动下的数字经济能够发展起来,做好产品服务和产业化两个方面的任务。作为高校和研究所要承担起基础理论的研发,甚至联合企业的研究院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当中还要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最主要的功能肯定是要做一些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当然它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应该承担起的是裁判员的角色。对一些市场的失衡、投资的失衡、技术的安全保障,我觉得政府有很多事是可以做的。

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

据胡亚波介绍,武汉是疫后获批的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的城市,也是首个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城市。这个项目落户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科学城起步区。项目依托华为Atlas900AI集群构建而成。AI算力可以达到100个P,HPC理论算力可以达到4P,这个项目总投资4.5个亿,总用地面积大约7500平米,建筑面积2300平米,目前服务器、网络等核心设备正在加快进厂,计划今年年底试运行,6月底具备业务上线条件。

胡亚波认为,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态布局相对滞后,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强。武汉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代表国家积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责任担当。

胡亚波指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对于城市补短板、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多样化的异构计算平台、多元算法平台和多台智能应用支撑人工智能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和推理,可广泛用于城市大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网络安全等等应用场景。二是可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建设这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我市将重点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创新孵化、产业集聚、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四个平台,用算力集群赋能产业集群,提升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孵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速度。 三是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形成政产学研用产业生态联盟,吸引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入驻,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水平升级,促进产业的有机更新、迭代升级,带动千行百业智能化,加快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从去年以来,国家都一直在强调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这种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徐峰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三个核心的要素,一个是算力,一个是算法,一个是数据。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人工智能算力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涵盖了基建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系统工程。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形成“1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4个平台”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赋能区域产业集群。

徐峰指出,当前,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仍然面临着能耗密度高、企业应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对于我国来说还面临着人工智能芯片及框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挑战。因此,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中,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统筹推进,有效选择自主可控的技术路线,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形成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速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拉动区域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