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滚动新闻 > 

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调整优化成都落户政策

发布时间: 2023-02-28 |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尤自秀

五个聚力

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

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目标

到2025年

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2035年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强的支撑。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四化同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新闻发布会。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重在解决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公安厅、宜宾市有关负责人发布相关信息并答记者问。

城镇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书写好新时代“小城故事”,四川科学谋划全力推进,绘就美好新蓝图。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当前,我省城镇化处于加快推进期,呈现出一些趋势性特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代永波介绍,其中从空间分布看,城镇的人口向大城市和县城“两端”集聚态势明显,全省城镇常住人口近四成居住在成都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泸州市城区,近三成居住在县城(含县级市城区)。

面向未来,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系列重大机遇。其中,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从“五个聚力”中可一窥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其中“成都”频频被提及——

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四川将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4市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打造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

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四川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四川将做大做强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持成都集聚总部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小城镇积极配套大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壮大城市新区,高质量建设四川天府新区,提升成都东部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宜宾三江新区省级新区的人口产业承载能力,探索“产城人境”融合发展新路径。

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四川将加快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建设。

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四川将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等。

据悉,到2025年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强的支撑。

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

产业与城镇化息息相关,城镇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支撑。新闻发布会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文莉介绍,四川将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主动适应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

“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川将出台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梯次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用强大的产业支撑保证城镇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以优质企业为支撑点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李文莉罗列,将实施“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贡嘎培优”计划、“天府益企”计划、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争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在以信息技术为动力源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四川还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第三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经济社会信息化转型,促进信息技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

年内推出身份证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全程网办”服务

新型城镇化浪潮中,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户籍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业已展开诸多有益探索。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罗毅介绍,全省将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改革配套保障措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更加注重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协调联动,完善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制度体系。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因地制宜制定户籍迁移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成都重点发展区域落户、在全省大中小城市均衡落户。

同时,四川还将围绕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户政“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出户口迁移、新生儿入户、身份证办理、户籍类证明出具“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等措施,大力推动户政业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措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减少广大群众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办理户政业务的办事成本和奔波负担。

此前,四川已开展临时居民身份证川渝黔滇“跨省通办”试点工作。年内,四川还将推出居民身份证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全程网办”,符合条件的我省户籍居民,在居民身份证损坏或丢失后,可通过网上申请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实现“一次不跑”。推出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省内通办”,符合条件的我省户籍居民,可向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无需再返回户籍地办理。

新闻现场

成都城市更新案例在发布会上被重点提及

“为群众带来实惠、为城市增添活力”

四川省城镇化正处于加快推进期,正迈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截至目前,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8%,迫切需要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发布会透露,将深化成都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加快推进省级城市更新试点,探索推广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一个来自成都的城市更新案例,在发布会上被重点提及。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介绍,成都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更新项目,通过仓储物流疏解腾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公园城市场景营造,让“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案例突出了更新重点。聚焦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更新改造,四川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近两年各地实施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已经为群众带来了实惠、为城市增添了活力。”

延伸阅读

四川城镇化“一轴三带”空间布局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四川持续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融入国家城镇化的战略格局,提出了全省城镇化“一轴三带”的空间布局。发布会发布信息显示,新空间布局具体为:

一轴

做强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大通道,支持资阳、遂宁、内江等沿线城市承接成渝双核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动成都都市圈建设,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引领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提高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的“中部脊梁”。

三带

一是壮大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城市发展带。依托西成客专、宝成—成昆铁路和G5京昆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积极融入国家包昆—西部陆海新通道城镇化纵轴,支持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发挥德阳、眉山、乐山、雅安、广元等城市的节点支撑作用,推动安宁河流域城镇与攀枝花协同发展,提升人口、经济吸引力和集聚度,建成连通全省两大平原地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二是打造成遂南达城市发展带。依托成达万高铁、达成铁路和G42沪蓉高速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主动对接国家沿长江通道城镇化横轴,积极构建铁水联运新通道,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推动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提升遂宁、巴中等节点城市功能,打造东出北上的区域物流枢纽、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三是培育攀宜泸沿江城市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铁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积极融入国家沿长江通道城镇化横轴,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支持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促进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推动沿线城市发展临港经济、通道经济,加快形成带动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原标题:四川将以“五个聚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 调整优化成都落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