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退役军人吴锐亮:“85后”优秀坦克兵到工艺美术大师的“蜕变”

发布时间: 2023-02-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广东揭阳雕艺源远流长,木雕、石雕、玉雕等艺术形式驰名海内外。吴锐亮,1985年生于揭阳,2004年入伍原济南军区某部队。2006年退役后,吴锐亮开启了他的雕艺生涯。

image.png

十六年来,曾是一名优秀坦克兵的吴锐亮“半路出家”,退役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长为一名善根雕、集众家之长、摘金夺银、屡创佳作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师,两度被文旅部门评为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

从军“喜讨苦吃”

“我读高中时,三个堂哥都在当兵。当时我被他们身着军装的英姿震撼,于是在20岁那年,我和父母说,我想去当兵。”

吴锐亮自幼深得父母疼爱,从小就不让他吃苦受累。吴锐亮为了实现自己的军旅梦,便劝解父母说:“从小到大我的生活过得太安逸了,没吃过什么苦。在部队里好好锻炼自己,吃点苦头也是好的,以后面对人生的挫折也能承受得住。”

吴锐亮外表斯文,实则很有韧劲。他成功说服了父母,入伍前一晚,吴锐亮和家人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餐,次日便满心欢喜地坐上了开往河南的绿皮火车,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军旅荣光 “只是当时苦,日后只觉甜”

“哪怕在冰天雪地里进行艰苦训练,回想起来都是幸福的。”吴锐亮回忆起自己当兵的时光,直言那段日子苦中带甜。

“我清楚记得,到达河南的时候是下午6点,天色已昏暗。报到的时候,我远远望着远处的战士们,看着他们穿着棉衣、戴着棉帽的模样,不自觉就想起了雷锋。”

新兵连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吴锐亮是个从小没有亲眼见过雪的南方人,在老营区列队训练时,如果天空突然飘起雪花,他会暗自开心很久。

“有一年春节的晚上,我去站哨。在前往哨岗的路上,透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地上覆盖着雪,脚踩在雪上面会发出沙沙的声音。还有部队组织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路都是战友们的拉歌声、行走在队列里时,整齐划一的手臂与军装之间的摩擦声……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段岁月。”

在部队服役期间,吴锐亮掌握了坦克、手榴弹、射击等技能,2005年底,在部队坦克驾驶全团考核中,吴锐亮取得了十一人中唯一的“优秀”成绩,这是令他记忆犹新的荣光。

卓越 军心和匠心合二为一

“我认为开坦克和做根雕在某些层面极其相似。”吴锐亮说,一方面,二者都需成为一个“综合型选手”:坦克兵需要体能、智慧和悟性,做根雕工需要审美、技巧和韧性。另一方面,不管是开坦克还是做根雕,在动手之前都需要进行“战术”准备,在脑海里构思出初步的完整画面,这样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才能保持手脑一致。最重要的是,二者都需要高度专注,否则一个走神就可能会出现严重失误。

退役后,吴锐亮决定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雕艺”作为职业首选,他带着一颗部队磨炼出来的强韧“军心”,决心做出自己的品牌。

根雕是木雕的分支,讲究以材取型,在中国的传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吴锐亮的外公就是一名来自潮汕地区的老木匠,“老眠床”是他的拿手之作。“老眠床”雕工精美绝伦,床体厚实耐用,床上雕刻着的八仙过海、仙姬送子、八宝等图案栩栩如生,吴锐亮对于雕刻的启蒙便由此而来。

根雕的枯闷与乏味让大多数初学者因此半途而废,但吴锐亮决定走上根雕之路后便不曾懈怠,一笔一画、一刀一凿,他从最基本的构图、技法学起,时常虚心向百家请教。

“人要不断学习读书,做根雕也不例外。十分感谢有关部门及协会对我的支持与肯定,让我能够在北京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等艺术殿堂不断深造。”吴锐亮说。

十六年兢兢业业,吴锐亮把爱好做成了专业,把专业做成了精品。他的众多作品在国家、省市精品展及各大博览会摘金夺银,屡创佳绩。《达摩》《如意童子佛》《母爱》 《观音》《报喜》《五子登科》《花开富贵》《丰收》《全家福》《耕耘》《关公》《达摩镇宅》《福相随》等作品让吴锐亮在根雕艺术界站稳脚跟。

2018年,吴锐亮的揭东工艺美术生活馆正式开馆,他希望能借着开办揭东工艺美术生活馆的契机,把潮汕工艺大师的作品集中于此,开创一个“工艺超市”,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开发出新的产品,把潮汕的工艺品推广出去。

吴锐亮不忘社会责任担当,2014年,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吴锐亮创办工艺美术协会,主要用于举办工艺展览宣传、交流学习、公益讲座等活动,他通过进学校、进社区,开展“非遗”培训班,传播潮汕工艺美术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的新载体,大力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承性,带动了更多对工艺美术感兴趣的退役军人。(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