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滚动新闻 > 

成都:抢开局,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2-13 |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尤紫璇

聚焦“三个做优做强”,着力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兔年开局,成都多个重磅政策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以及《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抢开局,上述重磅政策在大抓项目之外,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给了社会和企业一剂定心丸。

站在2万亿台阶的新起点上,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成都现代化建设?成都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以产业“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川蜀情智数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谭任君接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起点上的开局,成都连续推出多个重磅文件,其背后的营城逻辑直指——“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个做优做强 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在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5.8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布局建设科幻馆、超级岛链科学家会客厅、世界科幻公园、清水河国际滨水智岸等一批重大项目;在天府文化公园的重点项目骡马市TOD项目,将建设“金融中心”综合体,包括1栋超300米的摩天大楼,将对标上海、深圳、广州一线城市超塔之作,打造成都全新城市会客厅……

推动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做优做强基本功能、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成都作出“三个做优做强”决策部署以来,各级各部门突出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24个重点片区正加快突破成势见效。

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则明确要求这24个重点片区的发展“提质升级”——推动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跃升!

根据该支持政策措施,按照“三高”建设导向和“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建设理念,持续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基本功能、特色功能,健全政策匹配和要素供给体系,并以此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先支持全市24个“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纳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加快打造一批功能完整、结构合理、辐射周边的示范性片区单元。同时,优先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多形式推动大科学装置、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向重点片区布局或共享。

在高品质生活方面,则从交通先行、公共服务以及人才生态等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具体包括形成市域30分钟轨道交通圈等。在高效能治理方面,则包括鼓励创新示范、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创新考核激励机制等内容,提出了创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机制在重点片区组建成果应用衍生转化平台集群等。

着眼实体经济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2022年的一组数据让人侧目: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57.94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年末市场主体总量363.89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市场主体是经济细胞,是决定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的这一数据,充分展示出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覆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是此次《关于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的目的,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梳理发现,十条政策分别涉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精准配置要素资源等内容,包括支持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发展、发挥科创平台强链聚链功能、支持提升供应链安全稳定性等内容。

作为该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2月2日,成都电网2023年度“蓉耀工程”攻坚行动在成都东部新区正式启动,增强极端情况下电网安全韧性,强化重点产业资源能源保障。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政策措施》目标明确,就是:破解“链主”企业“四链融合”和产业带动力不足、创新型企业集群不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偏弱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

推动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城市发展最大的变量。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双流、天府“两场一体”,全市航空旅客吞吐量达3109万人次,居全国第一;中欧班列(成渝)辐射亚欧100余个城市、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年开行量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就在1月28日兔年新春上班第一天:从成都出发的“新春第一辆中欧班列”,满载110个标箱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鸣笛启程,满载着电子设备、日用百货等商品驶向波兰罗兹。

在众多专家观点以及媒体的报道中均可以看出这样的评判:成都已经实现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的跨越之变。

在此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如何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发展新格局?

新近出台的《关于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省发改委印发的《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则更是突出内畅外链、要素运筹,在推动空港陆港大枢纽、开放合作大平台给予更多政策支撑。

以《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为例,除了在空间、产业等领域予以明确之外,更是在对外开放和创新领域提出要求:以全面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新样板。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将实现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端要素汇聚、标杆效应显著、引领作用突出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在提升机场枢纽功能方面,构建“Y”字形国际货运网络,布局国内精品航线、开展全货运航线等,均是重点内容。

再看铁路港的支持政策。铁路港经开区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成都中欧班列始发地,已形成国家级对外开放战略平台,构建了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国际贸易运输大动脉。该支持政策,聚焦做优做强成都国际铁路港门户枢纽功能、开放型产业体系支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三大领域出台了十条举措。将进一步畅通国际国内通道,加快打造以中欧班列为主,中老班列、中越班列为辅的陆海联动、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做优做强成都国际铁路港门户枢纽功能,力促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进一步实现高水平开放。

谭任君认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这两个政策的出台,就是要“更加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更加积极地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钟文

原标题:成都连续推出多个重磅政策背后的逻辑——抢开局,全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