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最美拥军人物”刘勇:“拥军优属不只是一句口号”

发布时间: 2023-01-1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刘勇参军入伍后,一路摸爬滚打,从“战士”逐步成长为司令员,让他对军队、军人有强烈的归属感与深厚感情。退休后,他依然心系部队、牵挂军人,选择另辟“战场”,继续发光发热。2009年,刘勇任职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理事长,始终坚持在拥军优属工作最前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拥军优属事业中。

汇聚力量,践行社会化拥军“创新之路”

如何凝聚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服务部队和退役军人?这是社会化拥军工作的关键,也是作为社会组织的基金会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刘勇首先想到的是,只有通过社会化拥军,才能让拥军优属的道路走得更开阔,拥军优属不单是政府的责任。“只有让全社会爱国拥军力量‘动起来’,拥军优属事业才能行稳致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拥军是基础工作,对于社会化拥军的探索和思考,刘勇和基金会从未停顿。

image.png

基金会在刘勇的带领下,成为第一批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省级社会组织。自2010年以来,除了承接政府项目收入超1亿元,还打开了社会捐赠大门,面向社会募集捐赠收入近2300余万元。

刘勇推动基金会积极开发创新公益项目,吸引民营企业加入拥军事业,不断拓宽拥军项目的资金来源,设立“退役军人复明基金”“口腔牙病防治基金”“向西拥军基金”等一批特色基金;还联合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深圳华厦眼科医院、正夫口腔医院、美年大健康等专业医疗机构,对退役军人及其直系亲属实施公益医疗,并在深圳某部队设立“训练奖励基金”,鼓励官兵爱军精武。

刘勇说:“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汇聚起来自社会的各方力量却是巨大的”。”

亲力亲为,解决官兵和退役军人“急难愁盼”

刘勇当了几十年兵,党龄五十年,对部队、对军人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直牵挂的是官兵和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特别是一些官兵因为家庭变故、意外受伤等导致工作生活陷入困顿的情况。

image.png

在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圳警备区的共同推动下,基金会推出了“帮扶救助进军营”特色活动,对驻深部队特困官兵及其直系亲属进行生活、医疗、负伤救助。活动已经连续9年开展,救助帮扶困难官兵超2300人,资助救助金超1600万元,极大缓解了困难官兵的生活压力,成为全国实事拥军的典范。此外,基金会还设立“应急资金”,对因自然灾害、重大变故、因公牺牲人员提供临时应急性救助。

image.png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军人来说更是如此。为缓解驻深部队官兵退役之后的就业压力,刘勇努力拓宽军人就业渠道,发动京基集团、深圳机场、华侨城集团、澳亚视传媒集团等大型优质企业,组织公益招聘会42场;举办退伍军人招聘会30场、参加人数2.2万人。2022年,受疫情影响,基金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招聘会。刘勇亲自披挂上阵,做起了“直播带岗”,为400多家企业和广大退役士兵和随军家属架起“云桥梁”。

为了让老兵能够关注眼健康、让失明老兵重见光明,基金会推出“致敬老兵·呵护眼睛”福彩公益金项目。刘勇带领团队在深圳746个社区开展眼健康活动957场,为7670个退役军人及家属进行了公益眼健康检查,863人实施了手术费用公益援助,援助金额近200万元。

基金会还常态化组织开展“上海岛,走边防,进军营”慰问部队活动350场,慰问人数超12.6万人次;解决官兵困难逾6000件、服务退役军人2.7万人次;联合深圳国寿推出了“保险送精兵”保险拥军项目……

谈及这些活动,刘勇说:“感谢驻深部队、广大爱心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举办这些公益活动,是从为军人、军属办实事解难题的角度出发,想军人之所想,急军人之所急,解军人之所难。”

真情实感,架起军地共建“文化桥梁”

文化是民族兴盛的血脉,是军队强大的灵魂。刘勇致力于推广深圳的双拥文化,积极推动国防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基金会成立了“双拥文化基地”4个,组织开展“书画进军营”“艺术关爱进军营”等活动超50场次;还组织驻地官兵联欢活动,组织军事日活动超80场次。刘勇还创办了《深圳双拥》杂志(2019年更名为《战友》杂志),开辟了军地交流互动、退役军人工作交流和双拥宣传的全新阵地,已累计发行39期共计23万余册。通过系列文化活动,军地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军地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刘勇带领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开展了公益募捐、走访慰问、帮扶救助、推荐就业、扶持创业、实事拥军等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公益项目,走出一条别样的社会化拥军道路,为鹏城的拥军优属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拥军优属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践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深圳市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