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刘亮:做一束光,照亮至暗时刻

发布时间: 2022-10-0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当时就想,快点,再快点!受困群众在那个环境里多呆一秒,生命危险就会多上一分。”

说到这里,刘亮拳头紧握,像是等待着冲锋。

闯火海、下冰河、攀悬崖,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0年,5400余次出发,他把每次出警都当作第一次。

是什么让他赴汤蹈火?是什么让他奋不顾身?

“因为他们把脱险的希望全寄托在我身上。”他目光坚定 ,掷地有声。


扛钢枪、握水枪,

不同战场,烈火之中显担当


刘亮从小有个军旅梦。

“穿军装,扛钢枪,打靶射击,保家卫国!”

2002年,18岁的刘亮终于如愿,来到武警吉林省消防总队,穿上了心心念念的绿军装。

但现实与他想象中的全然不同:“我想当兵,想的是手握钢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来消防队,拿的却是水带水枪......”

刘亮说:“其实我从来没想过,以后会干这行。”

新兵连班长的的教导,打开了他的心结:“消防兵就是和平年代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

神圣之情油然而生。来当兵,不就是为了守护一方平安吗?钢枪也好,水枪也罢,战场不同,使命没变!

image.png

那一年,在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午休时,空荡荡的训练场上,总有一个烈日下独自练习爬梯子的背影。

“其实那个时候,挺自卑的。”刘亮叹了口气,“个子不高,体重也轻,拿起水带跑都跑不动。”他是新兵连中的佼佼者,可一到特勤大队,个个都是拔尖儿的老兵,“那些老兵骨子里有种锐气,让人望而生畏!”

“不着急,慢慢练。”班长看出了他的沮丧,鼓励他。

那就多练。别人跑一个五公里,他就跑两个;别人练习接水带十遍,他就练上百遍......

从新兵到班长再到副大队长,二十年来,他对自己近乎严苛的训练从未停下。

他说,“抢先一秒”是自己的不懈追求。

“要是我们的装备运用能更灵活一点,速度能再提高一点,我们就能用最短的时间,让遇险群众不再受困,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闯火海、下冰河,

做一束光,照亮至暗时刻


消防救援,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没有人比这些主动闯进火场、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人更知晓这工作的艰险。可谈及过往,刘亮只一句轻描淡写:“我也知道危险,可总要有人去做。”

那是2016年3月的最后一天。

东北的春天,气候干燥,大风恼人。那天,7级大风将路边的树杈吹得左右狂摆。

image.png

突然,急促的警铃从风中划过。携带装备,紧急出动!刘亮和队友向事故现场飞奔。

起火的长春市某家居城共三层,每层面积有4000平方米,里头装着上亿元的装潢材料,那是上百个业主的全部身家。

“我们全部家当都在里面,要是一把火烧了,我们就没法活了......”

大空间、大跨度,加之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与现场的浓烟大风,让灭火任务困难重重。

刘亮与两名队员成立攻坚组,在滚滚浓烟与高温炙烤中摸索前行,堵截火势。

“眼前通亮!”回忆起那次救援,刘亮的语气急促了不少。他不自觉地摆出手持水枪的姿势,“最接近火的地方没有烟,火着起来特别亮,烤得眼睛、头皮又干又疼。”

刘亮和队友在三层的外跨楼梯上灭火,起初他们趴在地上,一个多小时后,下方火势有所控制,又坐在台阶上。

没人说话,只有大火燃烧的噼里啪啦声。建筑墙体已烤得通红,水枪里的水在打在墙上的瞬间化为蒸汽,建筑内部成了个大蒸笼。防火服的袖口、衣领等衔接处,溅起的水珠在他身上烫出一片水泡。

“害怕,其实我害怕,一旦火扑过来......”刘亮皱着眉头,“但是,这是我的阵地!”

image.png

防火服也难以阻挡火场里持续几个小时的炙烤,坐在外跨楼梯上,这块钢板烫屁股了,他就换个位置,继续灭火。

烈火当前,一两分钟尚可忍耐,可那是足足6个小时!

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出了火场,刘亮大口喘着粗气,顾不上身上一片片水泡和被烤得疼痛难忍的脸,只觉得有种劫后余生的轻松。

“咱就是干这个的,有战斗就得上。”

他闯过最炙热的火场,同样趟过最寒冷的冰河。

2018年,武警消防部队退出现役,职能也由救火为主向“全灾种”“大应急”拓展。脱下那身心爱的橄榄绿,刘亮“救人于水火”的初心依旧。

2019年1月28日,北方小年。正和战友一起吃饺子,刘亮接到报警电话。一名群众驾车横穿水库时,冰层突然断裂,连人带车坠入水中。

刘亮带领水域救援队到达现场的时候,现场的民间打捞队向他摇了摇头。

太危险了,不具备打捞条件。已是傍晚,零下28度的天气,穿羽绒服在室外站上五分钟都浑身冻透,更何况是潜到结着冰的水下!

无助、焦急、束手无策,遇难者家属哭得撕心裂肺。

此刻,刘亮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穿戴40公斤重的装备,刘亮二话没说,下水。

“一下去,感觉刷的一下,透心凉。就像刀在刮骨头,特别疼。后来就冻木了,完全靠意志力......”

水下能见度特别低,刘亮伸着早已冻得麻木的双手,向罹难者的方向摸索。

1小时,60分钟,3600秒。

砭骨的冰河里,刘亮奋战一个多小时,终于将罹难者推向水面。

“一出水,浑身都结冰了,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他已冻得近乎失去意识,可他听到了不远处的“扑通”一声。

那是遇难者家属向他跪地致谢。

“当时就感觉,值了。在家人遇难十分悲痛的情况下,还不忘感激你,我觉得那种感激胜过任何荣誉。”

逆行、冲锋,这是刘亮永远的姿态。汶川地震后两天,刘亮就带领战友进川,开始八天八夜的救援;饮马河溃堤,刘亮带队凌晨一点展开搜救,奋战8小时转移疏散群众71人;新冠疫情爆发,长春市建设方舱医院,刚做完急性囊肿手术的他,带着纱布和消炎药膏进驻方舱,应急救援、环境消杀、物资搬运、器械组装,累计搬运各类物资240多吨,一去就是50多天......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换的是服装,不变的是使命。

火海能抢险、深水能打捞、震区能救援......“这就是这份职业的意义吧,它带给我无数个机会,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


舍小家,顾大家

丹心报桑梓,小家有大爱


“怎么样了?”

“还没完事吗?注意安全。”

“?”

灭火时,刘亮会把手机放在消防车上。而任务结束回到车上,手机屏幕上总会有妻子的几个未接来电与微信。

还没来得及擦擦头上的灰与汗,刘亮立刻回拨电话。

“完事了,放心。没事,不危险。”

说到这,刘亮笑了:“其实我骗不了她。”

刘亮的妻子同样从事消防工作,负责火灾事故调查。

她是最了解火灾现场的人,也更能体会什么是危机四伏,什么叫火山汤海。因此,每次刘亮出警,她的担忧也更添一分。

大型火场上,他们还会见面。在他刚灭完火向外撤,满脸是灰,汗与水顺着头发脸颊,湿淋淋向下淌的时候;在她拎着工具箱向里进,准备深入火场,在一片焦土中寻找火灾真相,给受灾群众一个答案的时候。

他们擦肩而过。

她强作镇定,他不动声色。他们心照不宣,为守护万家灯火而骄傲,也庆幸每一次劫后余生。

“我今年38岁了,小孩刚11个月。”提起孩子,刘亮的话多了起来,“一直都想要孩子,可总觉得有了孩子就多了牵挂,我想趁年轻再多干两年。”

“为什么觉得干不够,还想多干几年?”

他仰起头,思索了一会,脸上有了笑意:“能救人于水火,我觉得很值得!”(韩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