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22年度“兰州最美退役军人”:张东海

发布时间: 2022-09-0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百折不挠,唱响了声振寰宇的时代主题,开启了催人奋进的伟大乐章,这主题和乐章中凝聚着退役军人的智慧与力量。

8月26日兰州解放73周年之际,由中共兰州市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兰州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兰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兰州广播电视台承办,隆重举行纪念兰州解放73周年双拥文艺演出暨2022年度“兰州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

老兵从未走远!军旗永驻心中。他们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他们先发力、带好头,助力重振兰州辉煌;他们勇立潮头担使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立新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2022年度“兰州最美退役军人”正式发布,让我们向榜样致敬、跟标杆看齐。

image.png

张东海,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林业工程师。1974年9月出生,1992年至2004年在68202部队服役,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2005年至今在榆中县贡井林场工作。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其所在单位贡井林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甘肃模范绿化单位”,被评为“榆中县护林防火先进单位”。

坚定信念 做植树造林的开拓者

榆中北山自然条件严酷,平均海拔2250米,年降水320毫米左右,无霜期127天,年平均气温5.8℃,最冷月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25度左右,四季吹风,最大风力能达到6级以上,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区。2005年,30岁的张东海转业回家,到贡井林场工作,成了林业战线的一名新兵。听说林场周边10里无人烟,不通班车,喝的是窖水,对象都不好找。第一次来林场,从榆中县城乘车往林场场部杏树湾,一个多小时路程,光秃秃的山岭,半天不见人烟,山弯越转越多,山路越走越高,心越走越凉,周围的山几乎没有绿色。面对人人畏惧的北山恶劣自然环境,让他这个当过兵的汉子都犯起怵,打起了退堂鼓。转念一想自己是受过部队培养几年的军人,服从组织安排是军人的天职,怎么能临阵当逃兵?回眸间看到悬崖边丈把高拇指粗的树根支撑着一丛2米多高的柠条,在寒风中挺立,那种不畏干旱,不惧风霜的气节鼓舞着他。要像一棵柠条,把根深深地扎进黄土之中,和林场前辈一样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绿色,那一刻坚定了他的奋斗之路。十几年如一日,求实、开拓、坚守、奉献——贡井林场人的精神在张东海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坚决服从和落实到位,勤奋工作,默默付出。作为林场支部委员,发挥行业特色,组织、协调市县机关、高校支部开展了以造林绿化、护林防火、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造林季节他起得早、睡的晚,护林防火一马当先,不畏艰险,到最远的卡口哨点,检查过往行人车辆。无论何时,他都以党员标准、军人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干部职工心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形象。

立足本职 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image.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像春风雨露,滋润了林场人的心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坚定了张东海同志作扎根基层矢志造林绿化的信念。

榆中北山,养活一个孩子容易,栽活一棵树难,一次造林很难达到标准,须经几次的补植补造才能成功。张东海意识到,隔行如隔山,在造林生产中,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自学完成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课程,并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给林场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2014-2017年乔灌混交造林5.4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2018-2019年完成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三北四期生态修复等项目1.4万亩,平均成活率85.3%。张东海付出了辛劳和汗水,默默奉献在一线,既当技术员、又是施工员。一是在营林方式上科学规划,针对不同的地理条件及造林地类型,把退耕还林、三北四期、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改则改,林草间作,乔、灌、草结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二是造林中严格按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施工。大力推广北山适生的乡土树种,从选地、苗木、整地、造林、抚育、经营等林地管护各各环节严把质量关。三是造管并举,管护方式上多种形式并存,与周围群众签订联营管护协议和各管护站进行分片承包,责任到人。四是树种选择上多样化、乡土化。造林中突出乡土树种,栽植北山适宜的红柳、山杏、柠条、侧柏等树种。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种植山杏、榆树等乔木,较差的种植柠条、红柳等灌木。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成功的造林技术。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了抗旱、抗寒、耐脊薄的优良乡土树种和容器苗木,采用地膜覆盖、带土球栽植、截干造林等实用技术。并将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为《榆中县生态创新城绿化建设布局及技术措施分析》发表在《甘肃林业》。

造林不忘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协调造林专业队,吸收高崖、龙泉、清水、贡井、中连川等乡镇的建档立卡户和群众参与造林,靠劳力加快脱贫致富。

爱场如家 做绿色梦想的守护者

image.png

从事林业工作的人更懂得“三分造、七分管”的重要性,造过林的人,把每一株小树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防火期来临,张东海和同事一起走村串户,邀请周边村社负责人、参加林区森林防火会议,将森林防火责任落到实处,防火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利用榆白公路穿越林区路线长的特点,在公路两侧组织人员书写刷新宣传标语,张贴《护林防火通告》,向林区群众散发护林防火宣传单。农历十月一、腊月三十、清明节等高火险日,在通往林区的重要路口、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的人群里,在警示值守的地段都有张东海的身影。林区严禁用火,文明祭祀,“林区大事,防火第一”的思想在广大群众中牢固树立,取得了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不论是刚到林场的年轻人还是干了几十年的老员工,都绷着劲儿:林场人几十年的心血和努力,北山世世代代的绿化梦,不能砸在我们手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了一名退伍老兵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快林场发展,扩大绿色空间,走出林场,场外造林,是林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张东海和班子成员大胆探索,调查研究,先后承包林场周边异地搬迁后没有得到治理的区域,承包3个乡镇8个村的宜林荒山28万亩,对承包区域全面调查分析,完成《榆中县北山生态脆弱区域植被恢复项目》,逐年进行造林绿化,使生态得到很好的改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久久为功,追逐梦想。一代接一代的贡井林场人,赢得了光明的今天,畅想更美好的未来。

贡井林场几代人的汗水沐浴,心血浇灌,成就了满载希望的一片绿色,似巨龙舞动在群山之间,呈现燎原之势,逐渐覆盖着每一个荒凉的山头和沟壑,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的原生地、栖息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功不可没,贡井林场人坚持不懈的造林,矢志不渝坚守奉献,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激情,被誉为“陇上塞罕坝”。实践证明榆中北山生态从远古的森林植被到农垦、战火的毁灭,从“种草种树、治穷治富”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树立的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再造一个秀美兴隆山的梦想不是遥不可及。

成绩的取得,无不倾注着张东海同志的辛劳和汗水,他坚定的信念、执着的探索、寂寞的坚守,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作风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贡井林场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表彰,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单位”、“榆中县护林防火先进单位”等,张东海2011年、2016年、2021年分别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