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滚动新闻 > 

“携手家校社,共建好家庭”——中国儿童中心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日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2-05-1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琦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动家长教育素养提升,2022年5月14日,中国儿童中心在线举办了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日活动。活动正式发布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开展了“法治时代的家长教育素养”主题演讲,并推出了以“育人先育德——家庭中的儿童品德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为社会大众带来一场知识盛宴。

一、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重磅发布

上午9点,“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发布仪式准时开始。出席线上仪式的领导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

image.png

赵东花会长致辞

赵东花会长首先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国家级校外教育阵地,中国儿童中心在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出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为家庭教育研究和实践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贡献。她呼吁,面对新时期家庭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当共同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建设好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推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image.png

苑立新主任介绍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

接着,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对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进行了介绍。苑主任指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胸怀大局统筹规划,又要打好基础落实落细。为此,中国儿童中心推出了“携手家校社,共建好家庭”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并将围绕家长教育素养开展体系化的研究、培训和实践行动,旨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综合素质与能力,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局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苑立新主任随后宣读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暨《中华家教》学术支持单位名单和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实验基地名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等10家单位受聘为项目学术支持单位,安徽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15家单位入选项目实验基地。

image.png

杨彩霞副主任宣布项目发布

最后,本次发布仪式的主持人、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宣布“携手家校社,共建好家庭”——家长教育素养提升计划项目正式发布。

按计划,未来几年中国儿童中心将与多家单位深入开展项目合作,建构家长教育素养理论框架,进行家长教育素养现状调查和研究,打造家长教育素养提升线下实践阵地和线上宣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最终实现助力家长、助力儿童、助力未来的目标。

二、教育专家共议“家长教育素养提升”

发布仪式结束后,六位教育专家联袂带来了“法治时代的家长教育素养”线上主题演讲,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理论构建、实践反思、制度介绍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导广大家长、专家学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共同探寻家庭教育的真谛。主题演讲环节由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部部长霍雨佳主持。

image.png

上图专家依次为孙云晓、余清臣、康丽颖、刘永廷、肖远骑、高杨

今天如何做家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指出,要深刻领会《家庭教育促进法》精神,让家庭教育回归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家庭生活教育,通过父母共同参与和家校社协同育人,让有“烟火气”的教育推动儿童走向独立、走向社会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余清臣教授提出了“当代家长的养教能力提升”这一命题。他认为,法治时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追求高质量发展,而只有立足自身实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家庭教育才是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实质上主要是一种养教,即以抚养为本的教育或主要在抚养活动中进行的教育。现代家庭需要深入把握和坚守养教的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建设更全面而深层的抚养体系,通过教育努力升级子女的生活和生长需求,积极开发和联合有利于子女成长的优质资源。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从“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解读了家长教育素养的培育。她认为“父母即教育者”,家长要自觉建构教育者形象,培育家庭教育的理性自觉,养成教育实践智慧;“家庭即教育环境”,家长要建设好家庭日常生活环境,建构和谐亲子关系,传承营造优良家风。最后,她提出要“为促进成长而育”,家长不仅要开展家庭生活教育,还要高质量地参与到家校社协同共育当中。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讲师刘永廷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所确定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几种模式及其中的法律责任,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

立足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原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带来了学校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分享,并建议搭建家校社共育实验区。“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人生的底色”,他认为学校“要把家长请进来,让孩子走出去”,家庭教育“重在营造教育环境和氛围”。他指出,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认识是基础,机制是保障,队伍是关键。

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高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阐述了积极教育对提升家长教育素养的帮助。面对疫情给孩子和父母的身心带来的挑战,父母应当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孩子积极地认识自我,并建构积极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image.png

霍雨佳部长主持专家演讲环节

三、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聚焦家庭德育

下午2点,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丛中笑教授来到了中国儿童中心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直播间,以“育人先育德——如何在家庭中开展儿童德育”为题做了一场两个半小时的精彩讲座,阐述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深层含义、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并解答了线上观众提出的部分实际问题。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正处在重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家长要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品德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劳动教育。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文化传统与转型期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和教育形态的变化发生碰撞,对家庭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标志着家庭德育不再是“私事”,而要将其放置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宏大背景和视角中进行观照。

image.png

丛中笑教授讲座分享

家庭德育是儿童道德成长的起点,儿童的道德启蒙始于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人伦关系和情绪情感表达。与学校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德育在情绪感染、潜移默化、个性指导和提供灵活多样、丰富多变的生活场景方面更有优势。要通过家庭德育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劳动教育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成长的内生动力。家庭德育不仅要依托家庭生活、家庭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规家训的传承,还要走到社会中,通过社会实践和协同育人来充分实现。

丛中笑教授的精彩讲座加深了观众对家庭德育的认识和理解,也明确了任务和方法,为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指引。

本次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观众纷纷留言表示受益良多。据悉,5月14日全天,各直播平台在线观看本活动总人数达70万。在此,我们也要感谢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对活动的亲切指导,感谢中国妇女报、搜狐教育、网易有道精品课等多家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

首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即将闭幕,中国儿童中心步履不停。我们将继续以引领和推动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扎根实践,创新理论,深化服务,扩大影响,助力每一个家庭幸福,助力每一个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