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政务 > 滚动新闻 > 

《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发布时间: 2022-05-11 |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尤紫璇

构建“3+3+N”产业体系


作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是21世纪最为活跃的新兴经济形态,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如何发展生物经济?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正式印发。

围绕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规划》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物经济相关要求,系统谋划未来五年生物经济发展重点,推动成都构建以生物科技为引擎、生物产业为支柱、资源要素为保障、生物安全为底线的生物经济体系,塑造绿色低碳产业新优势、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创建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

发展目标

生物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对成都加快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规划》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与国家、四川省“十四五”生物经济战略部署相衔接,系统谋划未来五年生物经济发展重点,并明确了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展望。

2025年发展目标

成都将基本建立起以“三医+”核心产业为主体、“生物+”融合产业为支撑、“BT+IT”前沿领域为增长点的生物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升,创建3-5个国家级生物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三医”与生物农业培育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

——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生物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生物经济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形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成都优势大品种、大品牌。

——全面形成适应生物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生物经济与生物资源、数据、资本、人才、政策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基本建成多层次生物经济资本市场,与生物经济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全面建成。到2025年,建成生物经济领域专业数据库3-5个,生物经济关联产业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2035年远景展望

成都的生物科技取得关键性突破,生物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生物经济制度创新、政策创新走在前列,生物经济对提高人口健康水平、促进绿色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生物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全国生物经济先导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经济新高地。

重点产业和空间布局

形成“核心区引领、融合区支撑、创新区推动”的发展新格局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规划》坚持生物经济布局与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适配,提出加快布局“3+3+N”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三医+”生物经济核心区、西部领先的“生物+”生物经济融合区、前沿“领跑”的“BT+IT”生物经济创新区,形成“核心区引领、融合区支撑、创新区推动”的生物经济发展新格局。

“3+3+N”

打造具有品牌特征的“三医+”生物经济核心区

加快推进高端医疗、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集中集聚,形成一批“三医+”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显示度的“三医+”生物经济核心区。

打造具有融合特征的“生物+”生物经济融合区

突出生物科技的跨界融合,加快推动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生物+”融合产业布局,打造西部领先的生物经济特色融合示范区。

打造具有前沿特征“BT+IT”生物经济创新区

聚焦“BT+IT”技术前沿,打造提供生物技术服务、汇聚生物经济高端要素、孕育生物经济高端产业的生物经济创新区。

值得关注的是,围绕大力提升生物科技驱动力,《规划》明确提出加快部署引领未来的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重点环节平台支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经济创新极。

“十四五”期间,成都还将推进建设生物科技枢纽型平台,包括建设重大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重大公共服务平台三类生物经济高能级平台工程。(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