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转业军人张耀良的“爆破人生”

发布时间: 2022-04-2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张耀良,地道的江苏丹阳汉子。1979年,离开学校高中的他来到了部队。虽然经历了三次地方高考未能如愿,但他还是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著,在1981年考取了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地爆专业五年制本科。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成为他“爆破人生”的起点。

image.png

18年军旅生涯,练就坚韧开拓的个性

以优异成绩从部队院校毕业后,1986年,张耀良参加了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然而,在一场战斗中,荣立战功的他,也因为负伤,从此留下了二等乙级伤残。

1987年,他被分配到济南军区工兵八团,从连长、教导队长,干到股长等多个军职。又过了四年,张耀良调入军区后勤,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落下残疾后的第10个年头,张耀良转业了。转业后的第二年,他其实可以和许多其他专业军人一样,在党政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中获得一个不错的岗位,甚至可以躺在过去30多年精彩人生里留下的“功劳簿”上炫耀各种资本,但是,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艰辛的创业路。

熟悉张耀良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肯吃苦、能吃苦,不会被困难轻易打倒、始终带着一股子豪迈军人气息的男人。因为他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善于攻坚的精神不能变。”

1997年,张耀良放弃政府安排,带领五名复转军人共同创办了镇江市长江爆破工程有限公司。开一间爆破公司、取这样一个名称,对张耀良和他的战友来说,意义非凡。他说,爆破是他的专长,长江则是孕育了他的母亲河,“既然部队赋予了他这样的专长,我为什么不能向滚滚江水一样,奔腾东去呢?”

创业之初,钱是个问题。为了筹集启动资金,张耀良四处奔走,拿着和亲朋好友借来的十几万元,租用了氧气厂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门面房。其实,就连借钱给他的人都觉得心里没底,但张耀良说,“我是一名军人,我必须去攻坚,就算我创业失败了,借你们的钱,哪怕砸锅卖铁,我也一定会还”。

就在那间顶棚和墙面会不断掉落残片的平房里,张耀良和四名工人开启了属于他们“爆破人生”。

由于缺乏资金、不懂市场和缺少宣传等因素,张耀良的一年创业成果是:亏了2万多元。甚至到了年底,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在质疑和嘲笑声中,他没有气馁,反而又向战友借了3万多块钱,“公司亏损,我能承担,但工人没钱发,我不能接受。”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98年的一次施工中,因山体滑坡,一名工人被当场砸死。咬着牙赔付10余万元抚恤金的爆破公司,面临着随时关门歇业的危险境地。

那时,打退堂鼓的想法确实从张耀良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18年的军旅生涯,早已练就了他不服输,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知难而上、寻找生机、杀出重围的个性。彼时,战斗负伤后的这10多年生活历练和积累,最终坚定了他“继续做下去”的想法。而且,聪明的他,还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了“克敌制胜”的“张氏战法”。

为了更有效、更安全、更可靠地开展工作,张耀良亲自带领工人奋战在施工现场,从设计方案、钻孔、装药到清运垃圾,样样带头干。大锤砸肿了脚面他没吭一声,石子蹦伤了臂膀他没喊一声,沙土迷肿了眼睛他用清水冲洗一下继续干……在他的带领下,不管工程大小,他们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慢慢地,长江爆破公司在客户中建立起了企业信誉,在业界,公司的名头也越来越响。

些许的成功并没有冲昏张耀良的头脑。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影响,他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宣传爆破方法的快捷、安全,宣传公司的先进做法,一年下来骑坏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蹬坏了两双胶鞋。最后,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借助大市口城市客厅二轻大楼定向控制爆破的成功,长江爆破公司取得了企业创建阶段的初步胜利,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成功地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如今,张耀良的公司拥有有形、无形资产过亿,现有一级建造师3名,二级建造师8名,高级工程师14名,其他工程技术人员30多名,复转军人30多名,并顺利地完成了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镇江大市口“江苏第一爆”、淮安淮海广场的“苏北第一爆”、苏州昆山100米高的“全国第一高楼”、湖北鄂钢120米烟囱拆除爆破、镇江五峰山220千伏过江输电双塔的定向控制爆破等,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公司也从一个三级企业逐步上升到一级企业,并由原来的单一爆破发展到集设计施工、安全监理、安全评估、土石方施工、地质灾害治理、矿山整治、建筑装修为一体的综合公司。目前,公司还在紧跟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在陕西、贵州、青海等内陆地区为祖国的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可以说,张耀良如今已经基本实现了刚创业时定下的目标:内强外联;以爆破为主,综合发展;以镇江为点,四周辐射;融军人素质与开拓意识为一体,合现代化企业管理与科学技术为一炉;树立起“团结、拼搏、严谨、求实、科学、高效”的长江爆破新形象,为公司争创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张耀良也收获了颇多的政治荣誉:先后被评为“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连续八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2007年张耀良取得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被江苏省公安厅聘为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专家、省安委会公共安全专家组组长、镇江市公安局首席反恐专家、市安委会矿山委员会主任委员;2011年入选镇江市“百名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取得国家一级建造师的执业资格,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2019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请为全国爆炸物品公共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7)委员。

虽然身价陡增荣誉加身,但张耀良那股子从内到外的军人气息,在部队养成的坚韧个性,没有丝毫改变。

image.png

从军人到商人,不变的是气质和果敢

从军队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千万,从复转军人到技术能手,从十余名工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上百名优秀人才的知名企业,外部环境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张耀良始终告诫自己,身为一名转业军人,创先争优的观念不能变,不畏艰险、敢打硬仗的勇气不能变。

“爆破还真是个技术活,既然是技术活,就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张耀良深知吃技术饭,对他的“爆破人生”何等重要,“我们所有的转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有了技术才会安全,有了安全才能保障,保障有了、效果有了,企业的信誉、在业界的知名度也就都有了。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爆破这个行当,体现得更甚。”

在创业之路迈出坚实步伐后,张耀良就不断提醒自己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要牢固地树立技术创业的理念,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张耀良努力培养本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适时地将最新技术应用到业务实践中去。2009年,堪称“江苏第一爆”的镇江市大市口A地块近6万平方米的6幢楼房一次性爆破,就是公司技术创新的结果。

大市口A地块6幢楼房的爆破,镇江市政府要求他们在半个月内完成,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接受任务后,他吃住在工地,分析结构、设计方案、勘察现场、组织施工。由于工程环境复杂、工期较紧、结构各异、点多面广,他楼上楼下地跑,必须同时展开6幢楼房的施工,组织上百人不同工种、不同部位的会战。就连跟踪采访的当地媒体记者也感慨,“这哪是一个企业老板啊,整个一工人”。

要说压力,因为是政府重点工程,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准时可靠起爆、确保彻底坍塌、确保安全无事故、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四个确保”要求,已经让张耀良负担很重。而来自社会舆论的各种关注,对他而言,更是无形压力。

由于压力太大,加上组织工作量大,他喊哑了嗓子,工人们心疼地说“张总你休息休息吧,别累垮了”。可他却说:“这是一次展示我们技术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再苦再累也值。”

在他们团队共同的努力下,只用了13天时间就顺利、安全地完成了爆破任务,受到国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2010年9月,张耀良又带领团队转战苏北,成功完成了淮安淮海广场14层供销大厦的定向爆破任务,“苏北第一爆”的赞誉声又席卷了整个江苏地区。

2013年8月13日,张耀良他们又成功地定向爆破了苏州昆山高99.2米的“第一高楼”的爆破工程,目前正在申报科技进步奖。

如今,十分注重理论研究的张耀良,已经先后在《爆破》《工程爆破》等杂志上发表了《城市中心一次起爆六幢不同结构的大楼》《同时爆破复杂环境下三座高耸薄壁烟囱》《高层凹形与弧形组合结构楼房的控制爆破》等十二篇学术性很强的论文。而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反过来支撑着长江爆破公司在同行中展示自己的“战略优势”——目前,该公司的业务遍及浙江、安徽、山东、河南、陕西、新疆、贵州等地,慕名而来找他们施工的客户越来越多。

“爆破,更要掌握核心科技。”张耀良曾这样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一谈到爆破。人们就会联想到火药、炸毁、倒塌等等令人恐惧的字眼,而“急、难、险、苦、脏”五字箴言也确实被业界公认为“真理”。要攻占一个个“爆破战役”,没有点敢打硬仗、善于攻坚、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没有点别人不能干的我能干、别人能干的我干得更好的气魄,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抢占一席之地的。

果敢实干,也因为张耀良的付出和努力,为他和全公司员工创造着效益,经营着品牌。

当年和他一起创业的部队战友说,在部队,老张习惯高呼“跟我上”,在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在每项工作中,老张更是身先士卒地努力攻克着工程最艰苦、环境最复杂的“碉堡炮楼”。

在镇江商场爆破后,垃圾外运正值雷雨季节,由于连续的抢工,加上淋雨,他数日高烧不退,工人都劝他离开现场,他说:“这是全市瞩目的工程,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不折不扣地完成,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有个工人实在看不下去,用雨伞为他挡雨,他说:“你为他挡雨,但也拉大了他与工人的距离,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啊。”在谏壁电厂旧水泵房爆破时,他在深23米的泥泞坑道中上上下几十次,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在基底清渣中,他又顶着江边刺骨的寒风,冒着严寒,在淤泥中同工人一起抢工48小时,直到工程结束才离开工地。

依靠着对爆破技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对技术一丝不苟的求索精神,张耀良的企业自建立以来,从未书写过“天女散花、炸而不倒”的“败笔”,在爆破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许多业主的评价最有说服力:“看他们干活带劲,把活交给他们放心。”

“我永远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2011年,在大港新区金融大厦支撑梁的爆破拆除中,项目部要求腊月二十八前,必须完成爆破清渣任务。但新春佳节对工人们的诱惑,对远在他乡的工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特别是一些来自山东、河南、湖北、浙江等地的复转军人,更为买不到车票、回不了家、过不了年而担心。

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强行将员工留下,还是让他们回去与父母、妻子、儿女共叙天伦?这是需要张耀良这个掌舵人抉择的。

“毋须犹豫,一定要让我们团队里的每个人自主选择。”张耀良对公司中层干部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并且要求后勤人员为所有希望回家的外地工人购买车票、准备年货。但是,以信誉为企业发展之魂的张耀良也没闲着,他亲自带领施工人员奋战在工地上,希望能把工期往前再赶一赶,力争做到“两不误”。

寒冬腊月,风吹刺骨,这个曾经在战役中负伤的汉子,没和任何人透露自己背部肌肉痉挛引发的剧烈疼痛,决绝地选择了不离开工地半步,选择了穿上大衣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

在张耀良的带领下,公司提前两天完成工作项目,工人提着公司为他们准备好的沉甸甸的年货,含着泪说:“谢谢公司、谢谢张总,明年初八他们一定按时报到。”

在华电谏壁电厂旧水泵基础施工时,工人们在零下9度的雨雪中施工,一个个冻得直哆嗦,可为了工期和企业的声誉又不能停工。张耀良及时给工人们送去水胶鞋、棉衣、棉裤,还亲手为他们捧上一碗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从外到里被温暖的工人们只有一句评价“张总比家里人还关心我们”。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作为领头羊,就得呵护好团队里的每个伙伴——为每位员工购置了养老、医疗保险,为工地工人购置了意外伤害险,他为复转军人建起了院内有球场,打造了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等各类活动场所,升级了职工住宿楼……

在日常生活中,张耀良把每个员工的情况掌握得很细。其中,当他得知丹阳籍复转军人束正浩因家中经济条件较差,父亲出车祸没钱治疗,他就主动到医院帮束家找专家会诊,还垫付了医药费;当他得知小束因无钱买房,面临与女朋友分手的消息,他又还帮他付了购房首付款;当他得知丹徒姚桥农村籍转业士官张梅松一家三口借住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中时,他主动帮其购置了新房。

团队成员的条件改善了,可张耀良却还住在62平方米的旧房内。无论去问长江爆破公司的哪个员工,他们都会说“张总是真正的用真诚留住了我们的心”。

在张耀良看来,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一种行为,是军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经常会挖出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废旧炮弹,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近10年,就有多个城市发生过销毁废弹时的严重人员伤亡事故。但尽管如此危险,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要得到这一方面的通知,张耀良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002年,镇江市政府把销毁全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收集的385枚品种各异的废旧弹药的任务交给了张耀良。领受任务后,他带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亲手完成了一枚一枚废弹的鉴定、搬运,以及销毁现场装药的设置、网路的连接。由于过度紧张,加上窝在销毁坑中设置装药的时间较长,被汗水浸透的三层衣裤,在成功起爆后变成了他的“冰服”,导致连续三天高烧39度。尽管如此,他觉得顺利地完成了党和政府交给他的重要任务,消除了重大隐患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2008年5月31日,丹徒区黄墟镇采石厂出现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现场一片狼藉。更可怕的是,还有5个哑炮存在。此时此刻,张耀良意识到,不能再袖手旁观。为了保护别人,他选择了自己留下,让现场所有的人员都撤离现场。经过仔细查看和分析,他决定将其一起诱爆,就在他设置好诱爆炸药刚刚退出80米的时候,身后的五炮同时响起,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2010年10月13日,润州区挖出了一枚重达120公斤的航弹,该弹一出泥接缝处就开始冒气泡,所有人都疑是日本的毒气弹而不敢接近,张耀良却冒着可能被毒气污染的生命危险,将该弹排除并予以销毁。

10年来,张耀良共为镇江全市销毁炮弹、航弹、地雷、手雷等458枚。在排爆的每次危险关头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挺身而出、冷静处置、险中求稳,“我是军人出身,在危险面前,我作为一个专业做爆破行当的人,哪有怯懦退让的道理,哪有让普通群众以身犯险的道理”。

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片。

这么多年来,张耀良多次自掏腰包组织人事局人才中心党支部的流动党员到嘉兴、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地红色圣地参观学习,依托公司现有资源,为党总支开展活动提供各项便利。他经常对同事们说:“当了官不能忘了群众,有了钱不能忘了社会,是党培养了我,是军队造就了我,让我进了大学,学了这个专业,才有了今天的事业,是公司员工的努力才托起公司这块品牌,是党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了我施展才华、展示技术的平台,没有这些条件我将一事无成。因此我更应该努力地工作,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报答党和军队的恩情。”

张耀良这么说了,也这么多了。为了更好地宣传社会慈善,张耀良都会积极参加;为了帮助荣炳困难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张耀良会掏钱资助;为了社会公益事业,张耀良会交金额不菲的特殊党费;为了让和自己一样的复转军人生活有着落,张耀良先后吸纳了30多名复转军人来公司工作。

“中国军人,是人民子弟兵。所以,当过兵的我,无论是否穿着军装,我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部队究竟留给张耀良什么?

33年过后,张耀良用自己的“爆破人生”给出属于他自己的答案:部队练就了我的铮铮铁骨,军营培养了我不怕困难善于攻坚、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的军人品格。(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