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退役军人吴宗昂:“医”心守望小山村

发布时间: 2022-02-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骤雨初歇,大雾弥山,位于尖峰山脚下的凯塘村一派安宁祥和。57岁的村支书吴宗昂起了个早,到村委会将小喇叭打开后,便来到马路边下的村医室等着村民来咨询病情,检查身体。

老吴为人热情,医术精湛,收费低廉,多年来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凯塘村里颇有“人气”,村民们有点小痛小病都爱找他,到村医室买点药,或是叫他过来看看打个针、输个液。

吴宗昂小时候,生活格外艰苦。母亲身体不好,为了保住全家六口人的基本口粮,维持基本生活,父亲依靠他那勤劳的双手和没日没夜的辛劳撑起了一片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难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有一群“半农半医”的人格外受人尊敬。他们略懂医术,平时忙着务农,有人生病了就会请他们来帮忙瞧一瞧。

彼时凯塘村与现在周边的几个村合称为连丰大队,整个大队只有一人学过草医。母亲身体不好时,作为长子的吴宗昂便承担了去请医生的任务。

第一次去请医生来为母亲打针时,对方还连声答应。去的次数一多,态度每况愈下。再次去请时,草医将手里的锄头使劲在地上一杵,恶狠狠地数落起来,“今天去帮你家,明天去帮你家,我屋头的活路不用做了?”尽管性格有些调皮,但年纪尚小的吴宗昂哪见过这种场面,当场被骂哭。回来后,他决心要成为一名医生,不用再去求人给母亲瞧病。

但母亲却没等到那天,吴宗昂8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将四兄妹拉扯大的重任落到了父亲一人头上。父亲下地干活时,吴宗昂便负责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为了补贴家用,他还时常去刮构树皮、捡骨头和青杠籽卖钱。

1981年,吴宗昂参军来到云南宾川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新兵下连后,正遇上31师的老军医退休,表现积极的他得到机会,在师部学了半年中西医知识,又到宾川县人民医院实习了半年。之后,他便开始在部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云南气候湿热,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药品极其珍贵。为了保障士兵们的身体健康,吴宗昂常常独自一人上山采药,并每天熬上一点,让全连每人在饭前喝上一碗,实现了全连“零感染”。

1984年7月,邻国军队向我老山守备部队发起了师级规模的大反扑。作战前准备时,吴宗昂所在部队将全连集结在一个大坝里,组织大家现场写了三份遗书,一份放在上衣口袋,一份上交党支部,一份放在储藏室的行李包中,又将自己的部队代号、姓名、血型记在领章后和皮带上。

在战斗中,35107部队负责穿插,吴宗昂作为抢救组组长,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了数名重伤员。在148高地救治一名伤员时,吴宗昂感觉小腿一热,回到掩体后才发现腿上全是血,顿时眼前一黑。稍事调整后,他又继续救治了四五名伤员。吴宗昂一边高喊“堂堂中国不可辱,血债要用血来偿”,一边往山上跑去。因为连长说过,死也要死在山上,绝不能死在山脚下!

也正是在148高地,吴宗昂火线入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战争结束后,他顺利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吴宗昂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军营,回到家乡。在家干了三年农活后,看见离板溪镇、天堂镇都远的大坪村缺医少药,他决定把部队学到的医疗知识,用来回报家乡。随后,他在大坪村开了一间乡村诊所,解决了周围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吴宗昂带着妻子南下,通过考试,成了广东水利设计院的一名水利工人。水利设计院工作轻松,收入也不错,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挺好。

2001年,吴宗昂回家探亲,正值凯塘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他被村民们选为村会计。“既然群众信任我,选了我,我一定不能辜负群众的期望。”吴宗昂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广东的工作,留在家乡。当时村会计的月工资为一百块钱,只有他在广东的六分之一,这点工资完全不够一家人的开销。没多久,妻子便外出打工,吴宗昂则留在家中开了个小诊所。

以前的凯塘村群众思想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村民们常因牛羊吃了庄稼、田边土角等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村干部常常晚上8点还在入户处理矛盾纠纷。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村支两委基本没有发展产业的精力。

后来,印江在全县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凯塘村对村组干部、党员进行集中培训、自学和考试后明确了9名“法律明白人”负责进行法律宣传和处理矛盾纠纷。同时,村里还制定村规民约,对无理缠访、蛮不讲理的群众取消相关优惠政策。

渐渐地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矛盾纠纷越来越少,村支两委也有更多精力来抓发展了。2007年的换届选举时,吴宗昂当选为村支书。县里计划在板溪凯塘、渠沟等地打造食用菌基地,要流转200亩土地和征收土地修建厂房,吴宗昂通过宣传土地承包法、与群众算经济账等,半天内完成了土地的征收和流转工作。如今,板溪镇凯塘村食用菌基地规模已经发展到800万棒,年产值近5000万元,实现年收入近3000万元,带动了周边超过900人就业。

在当好村干部的同时,吴宗昂一直没有放弃为民就医服务。吴宗昂在农忙时或早晚都要下地干活,但作为一名“赤脚医生”,不管是在田里干活,还是在深夜睡觉的时候只要有人生病就随叫随到,及时出诊。

2015年,在镇领导的关心下,他参加了县卫计局组织的第一批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培训,并顺利通过各项考核取得了相应的村医资格证。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正式持证上岗,成为不多见的村支书兼村医。

为医者必先为德,从医者必定从民。吴宗昂说“今年是他行医的第39个年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村医,在行医过程中,他始终告诉自己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看着家乡父老生活好、身体好,九泉之下的母亲也会很欣慰的。”(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