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退役军人刘亮:情系家乡父老,勇做党员先锋

发布时间: 2022-02-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他是仁怀市福来畜牧养殖场的创办者,该养殖场先后获评仁怀市、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他是仁怀市绿野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该合作社先后获评“遵义市扶贫龙头企业”“遵义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他是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是群众心里的当家人,可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他就是茅坝镇跃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亮。

情系父老,辞职返乡

2002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刘亮先后做过仁怀市交通局盐津河大桥收费站收费班班长、仁怀市公安局交警队协警等工作,妻子经营着一家不大不小的餐饮店,夫妻二人年纪轻轻就在城里买了房,一家人日子过得谈不上富有却还算得上殷实。当同龄人都羡慕他年轻有为的时候,刘亮的内心忐忑不安,他始终牵挂着跃进村柿花湾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山高坡陡、水源紧缺,甚至没有一块平整的土地,父老乡亲世代务农、靠山吃山,家乡一直未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自己虽是跳出了农门,可每每脑海里翻过自己家乡的画面,他就彻夜难眠。

2014年,当他知道自己的家乡在招聘驻村知识青年的时候,他毅然决然辞去工作报名参考,妻子为这事和他吵了多次甚至闹了离婚,朋友们也纷纷劝阻、表示不解,可刘亮内心清楚,这是他为自己家乡出力的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在他的不懈坚持下,终于如愿考上,又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可这一回,前路布满了荆棘、充满了挑战。

服从组织,临危受命

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他始终扮演着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工作的角色,为了进一步熟悉村支两委业务工作,他虚心向“前辈”们学习请教,经常学习到深夜,不断为自己“充电”“补课”。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民情,他挨家挨户走访,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很快,他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熟悉了基层的工作,跟上了工作的节奏。因为工作出色,2015年,他从知识青年成为了一名村工作人员。

可就在各项工作渐渐上路的时候,跃进村支两委班子发生了“地震”,班子成员纷纷闹辞职,跃进村一时间失去了“当家人”。当党委政府找他谈话,让他接任党支部副书记并主持常务工作的时候,他感到很惊讶、也很惶恐,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成为了跃进村新的“当家人”。

建强支部,破浪前行

作为全镇最年轻的支部书记,又是村级工作的“新手”,组织的安排使他饱受质疑,新的班子成员表面听从内心打鼓,群众纷纷投来怀疑的眼光,他成了大家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但质疑声没有把他绊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初心。他反复组织全村党员召开党员大会,宣传党的好声音好政策,不断加强党员教育,向大家讲解党的历史、党员的义务和作用,讲解脱贫攻坚的背景和意义,统一大家的思想。同时,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总是冲在村支两委紧急工作的最前线,总是出现在解决群众切身困难、化解群众纠纷的第一现场。渐渐的,他在班子成员中树立起了威信,在群众中建立起了好口碑。班子成员在他的影响下,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大局,扎实开展工作,以前那个“散、乱”的支部凝聚力大大增强。

为了规范化建设支部,他从软硬两方面着手支部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了跃进村党员活动中心,支部活动阵地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以“三会一课”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支部日常工作,并通过打造支部党建文化品牌,开展党员1+N工作,推动支部建设规范化、健康化发展。跃进村党支部很快成为了全镇的先进支部,刘亮本人也成为了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自主创业,带头致富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辞工返乡带领群众致富摘掉贫穷标签的初心,尤其是成为了跃进村的支部书记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跃进村有4个村民组503户2035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9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2%,受制于自然条件,产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2015年刘亮接任支部书记后,多次召开群众会,听取群众发展意见和建议,会同村支两委反复开会研究,最终确立了“党建引领、完善硬件、补齐短板、创业带动”的发展思路。

党建引领上,始终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支部,充分发挥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完善硬件上,四年多来,在镇党委坚强领导下,村支两委带领全村群众从水、电、路、讯、房五个方面加以完善,安装人饮水管13000米,覆盖了全村503户,硬化了“组组通”公路4.5公里,联户路6公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硬化路的目标。实施危房改造40余户,易地扶贫搬迁8户32人,做到了家家有安全住房。补齐短板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刘亮亲自牵头,垫资为群众补齐住房短板,共实施住房改造79户,大大改善了村民住房条件。

刘亮认为,基础条件改善,只是脱贫的基础,关键要让老百姓鼓起腰包。一方面,他动员全村老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大范围调减经济效益低下的玉米种植,大力发展高粱种植,2018年,全村种植高粱1200亩,实现经济收入246万元。另一方面,他创办了福来畜牧养殖场,带动贫困户就业12人,并成立了绿野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30户,全部是本村贫困户,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养殖,每年可带动贫困户稳定实现户均收入2万元。

现在的跃进村基础更强了、产业更旺了、群众更富了。谈起这几年村的变化,群众无不感激党的好政策,无不称赞“刘支书”。“他当支书这几年,我们村确实变化很大,他兑现了当初对我们的承诺。”村民阮德禄说,“感谢刘支书的养殖场为我提供的就业机会,要不然我一个残疾人真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贫困户许明刚说。

“跃进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本人只是做了一名‘村支书’应该做的事,看到家乡的变化,我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刘亮说。他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就是这么纯粹的村干部,因为心里始终装着的是家乡的2000多父老乡亲。(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