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东省韶关市:双拥共建求高务实,鱼水相融情红意浓

发布时间: 2021-12-0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巍巍五岭,源源北江。交通要道,兵家必争。在粤北这片革命的红土地上,革命领袖毛泽东曾4次展开武装斗争,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六位曾奋战于此,《梅岭三章》《当红军歌》广泛流传,“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这里得到印证。

历史如梭,不变的是韶关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鱼水相依的“双拥”深情,使韶关的“双拥之树”根深叶茂。2001 年以来,韶关已连续 4 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 6 次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高”字当头双拥组织坚强有力

奋进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十八大”新起点上,作为革命老区、驻军大市、兵源大市、退役安置大市,韶关肩负重任,却始终不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更强的责任担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字当头,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党委领导、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军地联动、全民参与”的“大双拥”格局。

高站位创建,双拥模范城。明确双拥创建目标任务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双拥各项工作开展。双拥经费单独列支并逐年递增,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拥军优属经费6.2亿元(含中央、省),其中市本级投入2.8亿,占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

高质量搭建,三级双拥体系。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双拥工作站,形成市、县、镇三级双拥工作体系。其中曲江区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双拥县(区)”、连续10届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区)”,始兴县连续66年实现无一例责任退兵,被全国双拥办评为“全国征兵先进县”,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高标准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牵头成立“韶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主导的退役军人社会组织,借助社会化平台的力量,引导退役军人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乐昌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配合创建双拥模范市工作。在“八一”、春节慰问、疫情期间、“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彰显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的光荣传统。

“实”处着力双拥共建深度融合

战士守边关,人民是靠山。鱼水情深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双拥共建拼出来、干出来的。韶关紧紧围绕“急部队所急、解部队所难”核心所需,着力打造“六个一”工程,不断提升拥军优属质量效益。

吐故纳新,建立一个“双清单”制度。“双清单”是韶关双拥工作亮眼的名片,在“双清单”中,军地双方互提需求、互办实事,是一套与驻韶部队军事需求相衔接、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军地合力、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长效机制。仅2019年,协调驻韶部队加快推进丹霞大道北、韶关大道北道路提升等5个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了20多处军事用地的征地及权属问题。

“活筋舒络”,疏通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完成市属及中省破产企业等已纳入解困范围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生活补助提标工作,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改革补贴,建立动态增长的长效机制和上限机制,高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气定神闲,解决一批“三后”问题。全面解决部队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全市军转干部就业安置实现接收单位、安置对象和所在部队“三满意”,安置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在拓宽“后路”上,2016以来,共接收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321人,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共225人;逐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3.78 亿元,并全部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保证了优抚对象及时足额领到抚恤补助和优待金;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帮助1.6万多名优抚对象购买医疗保险;每年开展“关爱功臣 送医送药”活动,组织医护人员到各乡镇(街道)设点,为军烈属、老复退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义诊、建立健康档案,2016年以来诊疗各类优抚对象12874人次;连续17年举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培训现役官兵3300多人。

在巩固“后院”上,2016年以来安置随军家属246人;采取重建、修建、维修和安排廉租房等方式,为470多名优抚对象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连续6年举办“幸福双拥﹒缘定韶关”军地青年联谊活动,为部队青年官兵和地方优秀女青年搭建交友联谊的平台。

在扶持“后代”上,积极协调教育部门,确保驻韶部队官兵的子女都能在就近、就好的学校入学入托,2016年以来累计入学入托1426人。

喜气洋洋,开展一系列走访慰问。2016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县级以上慰问团(组)530个,慰问部队600多个(次)、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烈军属等重点优抚对象4000多人(次),召开优抚对象、军政座谈会165次,开展军民联欢活动和慰问演出65场(次),共支出拥军优属慰问经费3200多万元。

威风凛凛,签订一揽子备忘录和协议。先后与律师事务所、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团队、银行金融机构等签订《韶关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合作备忘录》、法律服务合同、心理咨询服务、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等,从法律、心理、金融等多个维度为退役军人提供优质服务。

斗志昂扬,汇聚一股抗疫坚实力量。在抗击疫情中,韶关军分区组织出动民兵约4万人次,紧急调配110套军用帐篷支援地方政府,为疫情地区累计捐款近50万元,韶关市双拥办收到354名退役军人递交的抗击疫情《请战书》、价值近30万元的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紧缺物资。

“红”中尊崇双拥氛围热烈浓厚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双拥宣传经费达2000余万元,举办大型军民文艺晚会100多场,派发45万份双拥宣传资料,开展各类双拥宣传报道总计1868条,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民军队人民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热烈浓厚氛围。

党史教育,正当其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韶关市充分运用报刊、“两微一端”、LED电子宣传屏幕、电视、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大力宣传我党我军人民奋力在新征程上开新局、起好步的伟大壮举。大力宣传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民族独立的丰功伟绩,宣传人民队伍为建设和保卫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部队官兵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宣传党和国家对老红军、老复退军人、烈军属和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的关心、关爱和崇敬之情。

征兵宣传,织密网络。韶关结合每年两季征兵工作,进一步加大征兵宣传力度,通过电子屏刊播《明日英雄》、《依法服兵役 参军我光荣》等宣传片,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拥军意识。“过去的征兵工作都是忙一阵子,现在我们全年都在为征兵作准备。”从开展征兵宣传进校园、进村居、进家庭等活动,到集中收集大学生、高技毕业生信息进行一对一精准发动,始兴县织密织牢征兵宣传网络,致力为国防和部队建设输送高质量兵员,先后5次受到国防部表彰。

挖掘典型,树立榜样。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传播韶关双拥声音,讲好韶关双拥故事,推动双拥信息宣传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深入挖掘韶关悠久的红色革命文化,结合“最美退役军人”、双拥人物评选活动,选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炼铀之父王明健”“最美退役军人张丽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祖孙三代守墓人廖聪济”等先进典型。

鼓励创业,建功当代。韶关积极参加“戎归南粤谱新篇,广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锋故事”主题书籍人物遴选活动,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朝入伍,军魂入骨的浈江区刘利华在退役自主择业后仍心系军营,创办了宝珑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先后安排了30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工作平台,解决了他们退役面临的就业问题。同时在公司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拥军服务队,设立专项经费,组织慰问部队官兵和有困难的军属,充分展示新时代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风采和建功当代的精神,被乐昌市推荐为广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锋人物。

参军立功,光荣不褪。韶关市将悬挂光荣牌与上门走访慰问、宣传政策、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光荣牌悬挂率位居全省前列,营造出了浓厚的参军光荣、立功光荣的氛围。在这方面身居表率的始兴县,于今年3月组织报喜团,沿着始兴县城主干道一路敲锣打鼓向荣立二等功的现役军人廖伟华家属送去喜报,在廖伟华家的小区广场上,报喜团还组织了简朴又热烈的送喜报仪式,并颁发了“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和奖励金,向广大群众表达了始兴县委、县政府对军人的尊重和重视。

凝聚力量,礼敬军嫂。韶关市开展“韶关市十大好军嫂”及“韶关市好军嫂”评选活动,旨在弘扬军嫂的优秀本色,营造全社会爱国拥军和礼敬关爱军嫂的氛围。始兴县典范巾帼人物——“拥军妈妈”周月城,在丈夫车祸去世后,独自拉扯大六七岁的女儿和儿子。在没日没夜的操劳外,她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2013年和2015用实际行动做出了一名党员的表率:把儿子和女儿都送进了部队,用赤诚情怀支持儿女在部队建功立业。作为现役军人家属的她,在过去从未向党委政府提诉求、求帮助,反而不遗余力地支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展现了妇女军属“铁骨柔肠,情系国防大爱情怀”的巾帼力量。

不忘初心 , 致敬英烈。缅怀烈士功绩,强化对英烈的尊崇和铭记,曲江区完成19座零散烈士墓的迁移工作。关爱烈士遗属,加大对遗嘱的帮扶援助,韶关市协调筹集资金14万余元,为“一家三代齐当兵、一门双英烈”的军烈属何观生老人解决危房改造资金难题。

“融”入彼此拥政爱民高歌奋进

“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闪光在军营,奉献在社会”,广大驻韶部队官兵认真践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铮铮誓言,在完成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同时,弘扬传统,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第二家乡,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重点工程建设、抢险救灾、扑救山火、扶危帮困、捐资助学、为民服务等方面开展共建、勇当先锋,谱写了一曲曲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

抢险救灾,不遗余力。2016年以来,驻韶各部队共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5万多台次,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8万余人次,转移物资6000余吨。

脱贫攻坚,无私奉献。驻韶各部队累计投入扶贫慈善捐助金额1000多万元,捐赠地方学校图书23万册,援助贫困家庭1580余户。

国防教育,奋勇争先。部队领导深入地方单位巡回开展国防教育讲座266场,累计联合地方单位开展军事日活动1270余次。抽调精干力量帮助学校开展军训活动,并派出骨干力量担任各大、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

经济建设,功不可没。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罗文退役后于2007年开办七仙子生态茶场。在过去的十三年里,他不忘军人本色,把300亩荒山野岭变成了资产总值近6000万元的茶场,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事业的发展。喝水不忘挖井人,罗文带领周围群众一同种植、采摘和生产,惠及村民100多户,扶助资金每年150多万元,辅助带动当地村民奔向共同富裕。

城市建设,添砖加瓦。踊跃参加韶关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治安联防巡逻行动、美化城市义务劳动。四年来,累计出动官兵5.4万人次,动用车辆4500多台次,清扫街道场地8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3000多吨,义务植树30万棵,无偿献血820万毫升。

“巍巍青山不老,潺潺泾水长流”。人民把心窝掏给子弟兵,子弟兵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这块多情的土地上。如今求高务实、情红意浓的双拥工作观念,在韶关大地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推动着韶关双拥工作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广东省双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