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时代贵州退役军人奋斗榜样郝德华:一心为民的“郝”支书

发布时间: 2021-12-0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穿石村党支部书记郝德华,有人说他不姓“郝”而是姓“傻”,响当当的一名优秀退役军人,傻得放弃一年四五十万元的发财生意不做,甘愿回乡当一名一月只领2000多元的村干部,而且从村主任到村支书一干就是十年。可在穿石村686户2623名群众的眼里,郝德华却是他们心里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好”支书。

走进郝德华,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一句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心中满满装的都是对一方群众的深心大愿。他说,我曾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生养自己的那块土地尽到自己的责任。

脱下军装,回村甘当群众“勤务兵”

郝德华于1998年退役,离开心爱的军营,回到农村穿石老家,脱下军装换农装,郝德华并没有意志消沉,立志要将在部队受到的教育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来。

在外地当兵,见多识广,市场敏锐的他,发现在当地做海鲜生意很有前景。于是他单枪匹马自主创业,在安顺做起了海鲜生意。由于善经营,讲诚信,重品质,他的生意风生水起,经过多年在市场的摸爬滚打,对商业行情有了深入了解,海鲜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在行业内被人称为“小平坝”。

郝德华富裕了,没有忘记穷乡亲,村里有什么举办活动、修桥补路等需要出钱出力的活,他都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积极支持村里的事儿。2010年国庆节回村,他去拜访老支书秦德全,老支书喜出望外地说:“德华,当年我无论如何叫你去当兵,就是看好你是一个好孩子,是能做成事的人,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积极支持村里工作,我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你们年轻人,今天,我还是像当年劝你一样,你还是回村来接下我的接力棒,带领村民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吧!”

老支书秦德全的话让郝德华辗转反侧许久,当把回村的想法与妻子商量时,妻子坚决不同意,好好的生意不做,好好的日子不过,回村当干部,讨人恨。但妻子、家人还是阻挡不了他想回村实现人生价值的想法。不负众望,2011年1月郝德华成功当选村委主任,他向村民保证,绝不枉私情,让家族人为此沾光捞好处。新官上任三把火,郝德华根据走访了解村里过去的情况,他发扬队伍严守纪律的品质,在全区开创村干部在村里实行上班坐班制,白天在村里上班,晚上去走访农户,让群众时时可看到村干部的身影。同时郝德华还经常召开院坝会、座谈会,征集村民的意见,改变了村民过去找村干部办事难的看法。

郝德华这村干部一当就是十年,2017年1月,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全村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郝德华暗下决心:“要为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村里每一户人家的门是朝东还是朝西,家里几口人,是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撑。他说,当村干部,就是甘心做一名群众的勤务兵,干部多跑路,做到村情心中有数,真心为民服务,得民心,工作才好做。

滴水“穿石”,敢闯新路成就“名村”

穿石村位于羊昌乡西北面,离城区4公里,离乡人民政府5公里。全村总面积3.5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组,有686户,2623人,这个距城区不远的村,既不属城郊结合部。他上来当村干部,正巧遇上区政府规划白酒工业园区、羊昌工业园区,穿石村是两个园区的核心区,意味着村民将被征用大量的土地,这既是穿石村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是村民失去土地后矛盾的焦点。

区里负责园区建设的领导担心的就是征地任务。区领导问郝德华:“一个月完成征地任务,有什么困难吗?”郝德华响亮向领导保证:“不要一个月,我只要一个星期保证完成任务。”声音就像在部队接受任务时一样的干净利落。

郝德华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就把工作做在平时,有了群众信任的基础。当遇到征地任务的大事时,他耐心向群众做工作,不到一星期,就完成了120亩的征地任务,他创下了征地传奇的穿石速度。在他的带领下,穿石村共完成 征地1500亩,为加快平坝工业园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园区建在家门口,他一一兑现了给征地群众解决园区就业的承诺。

穿石村土地被征,发展种植、养殖没有土地,村里要走出一条什么样道路,成为摆在郝德华面前的一道难题。村内原环宇厂的企业、园区里闲置的企业厂房成了他看中的目标。经过认真的调研,他大胆地提出了在村里利用闲置厂房,利用政府拨的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在村里修建标准厂房的想法,用以租招商的经济发展方式,既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又可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决议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经过多次探索,在区直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利用环宇厂毛栗坡空闲地修建标准厂房1200余平方米,在环宇厂老厂区利用闲置场地修建标准厂房两栋,约2000余平方米,采取谁入股、谁经营、谁收益的方式,成功引进三家企业入驻,贵州嘉博瑞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村内建有企业8家,其中,沙石厂2家、玻璃厂3家、钢厂2家、铝厂1家,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00余人、退役军人就业11人,直接创收近300万元,成为全区村里拥有工业企业最多的村。

十年辛苦不寻常,郝德华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穿石村贫困户王燕说:“我在村里开办的工厂就近务工,每月有3000元的稳定收入,感谢郝支书与村委做出的努力。”

啃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场

2014年,国家发出脱贫攻坚的伟大号召,2017年,平坝区吹响了脱贫攻坚集结号,郝德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脱贫攻坚战穿石战场的一线总指挥。全村建档立卡户101户,307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比别人知道打仗该怎么打,他凝聚了全村57名党员,发动了全村32名退伍军人,不忘军营志,一起突出贫困重围。

郝德华在村里组建了劳务输出队,150余人的建筑队,并拿出一间办公室给建筑队办公,且牵头成立了村社一体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产业有折耳根种植、商品兔养殖等,利益联结全村所有贫困户。同时郝德华还大力开展产业帮扶、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惠及民生等各项扶贫工作,着重抓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硬化2400米,联户路硬化4361.4平方米,庭院硬化3300平方米,河道治理150米,河道护栏230米,油面铺路约5000平方米,污水排污沟470米,村组绿化10亩,绘制文化墙900平方米,房屋修缮32户,危房改造31户,全村受益。

为解决失地村民、拆迁安置户、无房户等建房问题,根据征地有关优惠政策,他提出了集中建房,规划100余亩土地作为村民建房用地的想法,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如今建成了全区最靓丽的“村级别墅”集中建房风景点,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无数个日夜,没有休息,办公室为家,郝德华全身心朴在脱贫攻坚一线,他的电话成为村民的“热线电话”,有事就找郝德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全村人民啃下脱贫攻坚最硬的骨头,从2017年的贫困发生率1.66%下降到2018年贫困发生率0.32%,再到2019年全村实现整村脱贫。他任村主任时,村集体经济仅有80.3元,村里的工作要运转,郝德华只好从自己做生意的积蓄里拿出,无私地奉献给村里办公。如今,村集体经济已提高到2020年的100余万元,村民年均收入9000元。

抗疫一线,确保村民健康平安

2020年元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整个中国显得异常的宁静。“大年初一,你怎么还要去上班呀,新闻都说新冠肺炎疫情很严重,你还往外扑?”妻子不解地问道。“我是党员,是党组织书记,疫情危难时期村里需要我。”郝德华急匆匆走出家门。他马上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带领“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兵分三路开展防疫工作,对村区域范围及道路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

有效的管控便是防疫的关键。穿石村除2个主干道外,其余路口一律封闭,对外劝返来访者、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对内劝导辖区村民避免人员聚集、减少流动。他还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对辖区各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村里的移动音响在各个卡点、路口循环播放防疫科普,向村民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引导普通百姓做好防护措施,并号召辖区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到防疫宣传、排查值守等防疫工作中。

疫情防控期间,郝德华伴着寒风逐一到卡点询问情况,当听到每一个卡点的值守同志说一切正常时,他的心才安定下来,巡查完卡点回到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与大家共同分析对策。

卡点同志反映,村里从省外回来的胡女士不配合检查工作。接到电话,郝德华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便带着村医赶到了胡女士家中,耐心的劝说她居家隔离。胡女士居家隔离期间,他每天询问其身体情况,一直跟踪观察直到解除。

郝德华与“战友”们一天24小时,一刻不敢怠慢松懈的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村民们构建起一道安全的屏障。村民们感激地对郝德华说:“你们真的好辛苦,我们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了!”疫情防控面前,郝德华始终是军人的作风,工作深得群众爱戴。2020年,郝德华荣获安顺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平坝区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

身为一名复退军人,退伍不褪色,作为穿石村党支部书记,穿石村的发展任重道远,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早已在心中绘就,郝德华将继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迎难而上,让穿石村的明天越来越好。(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