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星链计划”能否取代5G? 专家:与5G是互补关系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刘育英)以“星链计划”(Starlink)为代表的低轨卫星通信能否颠覆或取代5G?专家15日解释称,低轨卫星通信当前与5G是互补关系,未来是6G的构成部分。
在当日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裁、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表示,低轨卫星通信优势突出,局限性亦明显。
据了解,根据轨道高度不同,低轨卫星高度为300-2000千米,中轨卫星高度2000-35786千米,地球静止轨道为35786千米,此外还有更高高度的轨道。
1987年,摩托罗拉提出了“铱星计划”,1998年11月1日该项目投入使用,66颗卫星分布在6个极轨平面上,可以提供全球任何地点(包括南北两极)的电话通信业务。但由于商业原因,“铱星计划”以失败告终。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2015年提出了“星链计划”,拟发射42000颗卫星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除“星链计划”外,还有OneWeb、Telesat公司也推出低轨卫星通信计划。
陈山枝表示,从“铱星”到“星链”,低轨卫星通信的兴起主要得益于四个因素:卫星发射技术的进步;卫星制造技术,材料、电源及加工制造等技术进步;集成电路技术进步;通信技术进步。
陈山枝认为,卫星通信的优势主要在于覆盖范围广。目前移动通信服务的人口覆盖率约为70%,但受制于经济成本、技术等因素,仅覆盖了约20%的陆地面积,小于6%的地球表面积。
卫星通信可以解决空中、海洋、森林、沙漠地区及其他地广人稀区域的覆盖,为空中飞机及无人机、海上油井和船舶、森林防火及野生动物视频监控、电力线路和铁路沿线巡检、救灾现场等场景提供通信保障。
但卫星通信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陈山枝介绍,卫星通信频谱效率低,SpaceX的Starlink下行链路平均频谱效率为2.7bit/s/Hz,只达到3G水平,而5G的平均频谱效率在10bit/s/Hz以上。
卫星通信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远高于移动通信。此外,卫星通信终端天线较大,功耗也高于5G手机,每比特能耗比5G手机至少差一个数量级以上。卫星信号在没有用户的地方也会覆盖,产生区域无效覆盖,也无法覆盖室内。
“马斯克是商业奇才,其颠覆性创新大大降低了发射卫星的成本和门槛,但没有颠覆通信的香农定律”,陈山枝表示,卫星互联网定位并非5G主流市场,与城市普通消费者无缘,除非是在移动通信覆盖不到的地方。
中国企业也推出了低轨卫星的虹云工程、鸿雁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等。陈山枝认为,卫星通信应与5G融合发展。目前中国卫星通信与5G兼容正在前期探索之中,将为未来6G时代,高中低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有机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陈山枝建议,业界应积极向国际电信联盟争取卫星通信的频率资源和轨道资源。在国际合作方面,重点参与3GPP等标准组织的国际标准制定。国内合作方面,重点推动商业航天产业与移动通信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跨界”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