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曲水环流,状若太极,被誉为“中华天然太极城”。然而,旬阳的文化不仅仅只是太极生态文化,更有源远流长的汉江文化和秦岭文化。
秦朝时期,旬阳设关置县,秦、楚、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孕育着南北兼容的民风民俗。汉调二簧、民歌民舞、独孤信印、孟达墓冢在人文血脉里风华斐然。太极山城、蜀河古镇、西沟瀑布、天门奇山于斑驳时空中默然矗立。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镌刻红色记忆,历久弥新。
近年来,旬阳市聚焦兴文强旅战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公共文化、挖掘特色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品牌”为目标。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振兴对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以文化人,融文兴业,铺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旬阳的汉江之水,描绘出了天然太极图,旬阳的“文化活水”则连接了乡村的五大振兴,构建起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七大连接”,形成了“绿水青山绘太极,文化活水兴旬阳”的发展格局。
文化阵地:与民生形成“强连接”
近些年,旬阳市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让文化阵地成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工程。如今,文化馆、图书馆、数字阅读体验馆、两馆分馆、综合文化站、城市书屋等功能齐全的文化阵地遍布大街小巷、镇村社区、农家院落。每当茶余饭后,总能看到群众聚在一起跳舞、健身、阅读的场景,尽情享受公共文化带来的闲适。全市309个村(社区)均建有文化活动室和室外文体活动广场,各类设施齐备、环境较好,实现村村全覆盖,且均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并向残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服务。
2023年初,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的文图两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智慧阅读、文化艺术培训、文化休闲、非遗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同时,还推出音乐、书画、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公益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旬阳市数字阅读体验馆是文化惠民的一个亮点。该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后,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该馆集公共数字文化、数字阅读、AR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配置文化长廊、名人墙、瀑布流电子书机、AI光影阅读、VR眼镜、VR自助阅读椅、听书椅、电子棋机、书法机、书画机、电子阅读本等先进数字设备,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将公共文化服务与科学技术融合,提升了公共文化数字化装备水平,加强了公共文化智慧服务与技术应用,用科技手段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成效。
文化品牌:与产业形成“深连接”
强化文化项目支撑,打造文化品牌地标。近年来,旬阳始终致力于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培育遍布市镇、村(社区)各门类文艺社团336支,开办舞蹈、书画、乐器等少儿艺术类培训机构18家,成立以旬阳市文旅传媒演艺公司(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文化企业,不定期开展送戏下乡、社团展演、青少年艺术节等文艺展演活动,提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文化惠民服务。在展示推广旬阳多元文化的同时,把优秀文化送到镇村广场、田间地头、搬迁社区、村庄院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旬阳市文旅传媒演艺公司(太极城民间艺术有限公司)积极参与百姓大舞台、春节社火表演、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了旬阳文艺宣传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被誉为“秦巴山中的'乌兰牧骑’”。多年来,团队把“戏”从城区演到乡下、从旬阳演到安康各县区、从陕南演到关中、从陕西演到全国10余个省市。
旬阳市还打造了每两年一届的“农民文化节”和“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三大文化品牌,定期开展“文化五进(文化进校园、企业、景区、乡村、社区)”、“艺养天年”、全民艺术普及和书香旬阳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项目,全面推动文化品牌与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用文化品牌带动产业振兴,进一步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激发文旅市场活力,推动旬阳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
文化人才:与乡村形成“常连接”
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旬阳市立足市情实际,不断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利用和培育机制,激发文化人才活力。
2021年3月,旬阳市启动“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经过调查摸底、组织评定和组织实施三个阶段。整合县内文艺人才资源,吸纳更多文艺爱好者投身到文化服务工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文学、戏剧、影视、音乐、舞蹈、曲艺、书法、美术、摄影、民间文艺及网络文艺等领军人才培养,并采用“短期+长期、线上+线下、重点+普及”的方式开展各艺术门类爱好者培养,建立了一支热爱文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文艺人才队伍,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营造全民艺术普及良好氛围。
通过实施“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人才紧缺的现状,为基层文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化消费:与生态形成“绿连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旬阳市依托自然山水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打造多元化生态旅游产品,推动生态资源与田园、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生态体验、生态科研、低碳旅游等方式,实现在生态旅游供给中对环境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在生态旅游消费中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和引导。
在旬阳,可以观天然山水太极城、逛千年古镇蜀河,可以在红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可以在秦岭深处体验秘境水泉坪、吉祥羊山天然氧吧、水洞沟、天门山、乾坤湾(汉江第一湾)、神仙洞、铜钱关、西岱顶等自然景观,文化与生态的“绿连接”带动了生态休闲、康养度假、户外健身和亲子游、研学游等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生活需求。
文化思想:与党建形成“红连接”
强化党建引领,聚民力、集众智,旬阳市构建起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旬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红军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是陕南首屈一指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广大党员干部在红军镇开展党史现场教学,不断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实践教育。
在红色文化方面,王院村是一个典范。2021年底,王院村被旬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乡村振兴建设样板示范村。同年,旬阳市发改局成为王院村的包联单位。王院村紧紧围绕“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一金字招牌,在王院村落地乡村振兴大讲堂。随着安康、旬阳两级市委党校教学点入驻王院乡村振兴学堂,15名各行业理论专家教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常年合作,让“知识课堂”变为“振兴课堂”。现在,乡村振兴大讲堂已成为党员干部练兵的“讲堂”、群众学习的“学堂”、农民培训的“课堂”。王院村变成了党性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在红色文化教育中,村民增长了知识,努力发展农业,红色文化转化成为了绿色发展动能。
文化遗产:与发展形成“富连接”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非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旬阳市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旬阳民歌)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道情皮影、蜀河双彩车、八步景音乐)等8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项目29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80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阳民歌历史悠久、曲调丰富、种类繁多、风格迥异,保护与传承旬阳民歌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研究汉水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22年,为加强汉调二黄、旬阳民歌等非遗项目推广和后备人才培养,旬阳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百千万”文艺人才培育暨“非遗新苗培育工作”,选拔学员150余名,创作、改编了适合学生传唱的《游子吟》《少年强》等旬阳民歌和汉调二黄作品20余首,培育一批优秀非遗新苗。同时,启动了拐枣酒酿造技艺项目编报、蜀河八大件子、旬阳民歌等非遗保护工作。为了让非遗文化广泛传播,还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进校园、厂企、景区、乡村、社区的“五进”活动。
目前,旬阳市有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与制作技艺和旬阳拐枣酒酿造省级非遗工坊2个,安康市级非遗工坊6个。为进一步发挥传统非遗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旬阳市非遗保护中心、旬阳市文化馆对全市非遗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选取覆盖面大、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扶持建立非遗工坊,积极向上申报省、市级非遗工坊,争取各项扶持资金,解决脱贫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让村民既能顾家,又能赚钱,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非遗力量。
文化韵味:与乡愁形成“好连接”
旬阳踞秦岭而拥汉江,临湖北而守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引起政权更迭、迁徙流转,促使古老文化与巴蜀、荆楚、吴越、中原及岭南文化融合与升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秦巴深处、汉江与旬河之交的先民们,以其勤劳、智慧的双手,在莽莽苍苍、山重水复的旬阳大地上,创造了富有汉江流域特点的古代文明。
走进旬阳市博物馆,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这里有“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的独孤信印,这里有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计算工具象牙算筹,这里有车马饰品、象牙化石、玉器、陶瓷、铜器等珍贵文物。在这里,可以找到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的足迹,可以了解旬阳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旬阳二百余个村中,现有赵湾镇郭家老院、仙河镇牛家阴坡村、赤岩镇的湛家湾村、赤岩镇七里庙湾村和赤岩镇万福村五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十七个省级传统古村落。除此之外,还分布着2座省级保护单位民居,8座县级保护单位民居。走进这些地方,让人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体验带有沧桑感的“乡愁”和被岁月洗礼的历史印记。
下一步,旬阳市将以创建陕西省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继续发挥好公共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阵地提升、活动开展、队伍强化、人才培养、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方面为抓手,进一步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切实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彰显“山水太极城”文化内涵。
唱一曲振奋人心的长歌,颂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文化之声在秦巴山间、汉江河畔的太极城响起。一幅“绿水青山绘太极,文化活水兴旬阳”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