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退役军人徐元芳:艰苦朴素不忘本

发布时间: 2023-12-1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闫景臻

image.png

部队里的神枪手

刚进部队时,才17岁的他,体重仅有84斤,却要扛着一挺和他体重相当的机枪。尽管如此,这并没有磨灭他参军报国的决心。面对350米远的靶子,他每天起早贪黑反复练习,无论是炎夏酷暑,还是天寒地冻,他始终是靶场上坚持训练时间最长的那个人。

经过长时间训练,他终于成了全班打靶最准、中环最多的战士,没过多久就担任了机枪班班长。后来,由于部队需要,他被安排到后勤处当炊事班班长,管理一个营的吃、穿、用以及弹药补给,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只要有他在,全营战士的吃穿用都不成问题。

农村工作带头人

1965年,徐元芳从部队退伍后回到支山村,担任团支部书记。工作之余,他常组织青年演唱《沙家浜》、《阿庆嫂》、《白毛女》等锡剧,用艺术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

1967年,村里让他办五金弹簧厂,每个生产队1个人,一共16个人,年净收入3万元;两年后,厂里引进冲床,做电器配件;再后来,与电信公司联营,做电信配件,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好,工人也从16人增加到了50人。

1977年,村里又安排他从事农业工作,负责15个生产队,1000多人的农业指导,指导大家种稻田、麦子、油菜花。有一年,割麦子时节,正逢连续下雨。为防麦子烂掉,他与大家同甘共苦,趁着晴天用简易拖车,一车一车将麦子拖到村里的水泥地上,晾干。当时,年收入虽只有300元,日子却过得朴素踏实。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徐元芳的指导下,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比之前翻了好几十倍。

退伍老兵不退岗

退休后,徐元芳闲不住,又开始种桃树,这一种就是18年。他种的桃子又甜又大,很受市场欢迎。他常说,种桃子就跟打靶、农业指导一样,只要认真、用心去做,没有干不成的事。桃子销路很好,一年收入能有3万元。

image.png

村里有村民找他帮忙,他从不推辞,反而不遗余力地去指导他人种桃子。有人问,这样做你就不怕影响到自家生意吗?每每此时,徐元芳总是笑着说:“我是退伍老兵,退伍不退岗。战争年代打仗,和平年代致富,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初心不能变。”

追忆往昔岁月

我问起,在你一生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情?他说,小的时候成绩挺好,但是家里穷,没有钱读书,就没有上学,我不怨恨父母,人要靠自己。到了部队里,读了半年书,基本能识字了,现在读报纸,能认识90%的字。

他接着又说道,我一生都在盖房子,小时候住的是茅草房,用泥土垒成的,屋顶是用稻草和竹片搭的。我吃惊地问:那下雨怎么办?冬天不冷吗?他说,不冷的,也不漏雨。后来,开塘时,把茅草屋拆了,我父母又在离原屋不远处,重新盖房,还是用泥土垒成墙,屋顶用瓦片盖。结婚后,我自己盖房子,盖了三间平房,1987年的时候,我又盖楼房,一直住到2015年拆迁,现在我住在拆迁分配的居民楼里。

老伯伯,您有几个孩子?他说,我有4个孩子,第一个在7岁的时候,淹死在水塘里,第二个在6岁半时,又淹死在水塘里,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大的也五十几岁了。交谈到这里,我感到心痛,老伯伯竟然失去过两个孩子,那样的打击可想而知,然而,在我面前的老伯伯,仍然平静地谈着他的过往,接受人生的无常,继续向前,这就是生活。

交谈结束后,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背略弯,瘦瘦的,蓝色泛白的上衣。此时,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