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民族团结党旗红】新房子、新寨子 群众搬迁后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 2020-10-2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10月21日讯(记者 秦金月)“这是搬迁之前,贫困户住的房子。”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党总支书记马强指着山坡上的一个土坯房向记者介绍。

走进这座小房子,潮湿阴冷,只在墙壁上开了一个小口作为窗户。屋里地面仍是土地,坑坑洼洼,中间挖了一个圆坑作为火塘使用。不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吉根衣乌子已经在2017年举家搬进了彝海村结盟新寨90平米的新房。

从“海子包包”到结盟新寨 住上新房子过上新生活

彝海村结盟新寨,地处冕宁县城北部二半山区,距县城38公里,海拔2290米。结盟新寨未建成前,这里原来叫“海子包包”,彝语叫“斯达布希”,有住户36户,147人,其中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11月,彝海结盟新寨建设完成,36户147人不仅搬进了结盟新寨的新居,彝海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也于2016年脱贫。在结盟新寨中,还建成了1600平方米的结盟广场、4处旅游接待服务“彝家乐”、农民夜校、结盟新寨幼儿园、医务室等。村民们更在2017年组建了“彝之旅”合作社,参与到红色旅游项目中,使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也不断改善。

马强介绍贫困户未搬迁之前的老房子 (摄影:秦金月)

据马强介绍,结盟新寨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理念,外观风貌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色调,由云朵、火焰等图案融合绘制而成,集住宿、观光、休闲、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36栋民房、1栋幼儿园综合体和4栋“彝家乐”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在美丽的彝海边落成。

搬迁至新家的吉根衣乌子,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靠种植土豆、花椒有几千元收入,同时还要承担四个子女的教育支出,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吉根衣乌子一家从老房子搬到了新房子,村里也为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他成为了一名景区护林员。除此之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妻子也在外务工,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年年攀升。

吉根衣乌子的新房子 (摄影:秦金月)

41岁的吉根衣乌子告诉记者:“现在想努力工作供孩子们读书,将来想出去旅游。最想去北京,去了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安门看看,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天安门。”

17个“党员责任区”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彝海村坐落在红军长征途中“彝海结盟”地的彝海之滨。这里早晚温差大,盛产马铃薯、玉米和荞麦,拥有3万亩天然草场,适合发展畜牧业,且108国道、G5京昆道横穿全境,交通便利。

如何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马强的带领下,村“两委”制定了农牧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规划。马强告诉记者:“我们依托彝海景区的开发和结盟新寨的建设,成立了彝之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群众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管理。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合作社的成立也对党建工作、社区治理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悉,彝海村集体经济组织彝之旅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696亩,用于栽种高原优质红花椒。保护花椒幼苗奖惩措施还被写进村规民约。在这其中,彝海村的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马强介绍,彝海村共有75名党员,全部为彝族。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落地见效,划分了17个“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联系1至2名种植管理员负责1片花椒地的种植、管护,责任区管护情况是党员星级评定、管理人员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年终还要召开村民大会,邀请联系点领导、帮扶单位、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各个地块的花椒树长势坐果率进行综合评分,评定排名、发放绩效。

如此一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马强说:“在此之前,党员们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没有活力,做事情也没有方向。自从划分了‘党员责任区’后,党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动力。”

村里也针对分红制定了专门的办法。参与合作社的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了更多群众谋求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结盟新寨一角 (摄影:秦金月)

此外,彝海村采买鸡苗1000只,试点发展林下养殖,打造生态食用鸡品牌“结盟鸡”,林下套种南瓜、大豆等作物,增加产出。村“两委”还要求每户农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与1至2项产业发展项目,如彝绣、核桃、梨树种植、本地鸡、羊、猪养殖等,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彝海村还依托“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民宿接待,吸纳村民进入景区工作,推动旅游产业扶贫。

与此同时,村里还兴建幼儿园,孩子3岁就可上幼儿园,这样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据马强介绍,打工收入占了村收入的65%以上。

在多项举措的推动下,彝海村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思想扶贫 精神脱贫 彝家展现新风貌

马强特意提到,彝海村专门成立了“青年协会”,主要是担心年龄大的干部文化基础较差,在思想上跟不上,所以组织协会里80后和90后的成员推动创新,多做宣传。在家里,让年轻人为老人宣传各项政策;在外面,如果看到运营模式好的景区,随手拍下来,带回村中研究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参与到结盟新寨的社区治理中,增强责任感。

与此同时,彝海村对村民思想上的扶贫也一直在进行。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要致富的思想观念在村民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从鼓励村民参加合作社,到控辍保学,再到鼓励彝族妇女通过彝绣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彝族群众从思想观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结盟新寨看到,寨子里路面宽广,路面整洁。群众家里井井有条,卫生情况良好。这些都得益于村里的举措。

彝海村驻村“第一书记”吉克阿呷介绍,过去生活条件差,村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纠正陋习,村里建立了“积分超市”,定期对农户进行卫生抽查并评分。村民累计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吉克阿呷(右)在村民们家中了解情况 (摄影:秦金月)

现在“四改五洗”在彝海村落实到位。“四改”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五洗”即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

新风貌新变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冕宁,来到彝海村,体验红色文化和彝族文化。

彝海镇副镇长扎西平措认为,冕宁就像是凉山的“会客厅”,而彝海像是冕宁的“门槛石”。让村民参与到红色旅游服务中去,把游客吸引进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老百姓就得到了实惠。

扎西平措(右)与脱贫户吉根尔铁(左)交谈,了解其家中情况。(摄影:秦金月)

结盟新寨不仅让彝海村村民有了新房子,也让他们的生活焕然一新。在这里,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