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网】青海循化:党建引领 易地扶贫搬迁无后顾之忧

发布时间: 2020-09-2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魏宗辉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9月29日讯 近年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搬迁动力,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员群众安居乐业。

党建引领为搬迁村建强支部堡垒

“党支部就是咱搬迁群众的家,发展中有啥问题,都可以随时来找支部、找党员为大家排忧解难!”在清水乡木场村党员大会上,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明忠的一席话,让参会的搬迁党员群众代表倍感舒心。

易地搬迁村大发展,关键在支部。循化县组建搬迁村党组织,通过县级统筹、乡级摸排、村自查“三方联动”,在全县符合条件的6个易地整村搬迁村中择优打造清水乡木场村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就是为了让党的旗帜稳稳屹立在搬迁安置点之中。

近年来,木场村易地搬迁党支部聚焦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搬迁群众自身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移民新村内生动力。强化组织覆盖,建强支部。本着“集中教育管理、集中开展活动、集中发挥作用”原则,在木场移民新村建立了党支部,实现了安置点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管理与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将易地扶贫搬迁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创业致富能人吸纳进党组织,把优秀搬迁党员纳入安置点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力量培养。近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发展党员3名,并结合“固定党日”活动,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累计讲党课40余次,在每年的重要节日上组织全村党员到西路红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强化基础保障工作,按照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十有标准”打造了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和党建文化走廊、展板等,并规范建立标准化党建工作台账,为健全木场村党支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提升搬迁幸福感,清水乡木场村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新村更富强。在村党支部的积极努力下,整合本乡镇9个非贫困村村集体资金在循化县城购买了沿街商铺并进行出租,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3万元。探索好就业模式,让群众更富足。积极探索“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依托企业录用一批、发展产业带动一批、自主创业扶持一批”的安置地劳动力就业模式,将4户18人和剩余群众按年龄结构、身体条件、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进行分类台账管理,根据台账积极与县就业部门协调,确保掌握实用技术。目前,木场村从事拉面产业的人员占21%,外出务工人员(电子厂)13%,县内就业(餐饮、运输、超市、建筑)占33%,牛羊养殖人员占9%。同时积极在村内培育农家乐经营和特色农作物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社+餐饮企业+农户”与经营主体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就业两不误。经营好特色产业,让生活更富裕。村党支部将撒拉族刺绣,种桑养蚕,特色馍馍(高依曼馍馍、白则来馍、芽面馍)等做成了本村特色产业,邀请专业绣娘、养蚕师等进行蚕业、刺绣培训,动员村内妇女群众在家制作特色馍馍、蚕丝刺绣手工制品,统一收购到旅游景点销售,帮助群众尽享“搬迁红利”。

党建引领,为搬迁村创建宜居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清水乡党委主动衔接,跟踪服务下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木场村搬迁安置、医疗、子女入学和落户就业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配套设施,让群众热爱生活。建设大邻里服务圈,开设“平价超市”,在细节处显关怀,在细微处留关爱,让搬迁群众感受到新环境的美好生活。健全医疗体系,让群众珍爱健康。配套建成卫生室,配备医疗办公场地、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享受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就近入学,让群众关爱未来。以就近就学为准则,整合搬迁点教育资源,按需建设幼儿园和小学,配齐配强师资力量,全力做好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学工作,让搬迁点学龄儿童在家门口就学。目前木场村附近有孟达移民小学1所、金星幼儿园1所,教师80余名。扮靓新村颜值,让群众健康生活。充分发挥村内保洁员、护林员、网格员及党员群众的作用,在村内分网格进行巡查,同时按照“村主导+保洁公司+群众参与”的原则,规范化治理新村人居环境,让搬迁后生活增添更多幸福。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委组织部投稿 作者:魏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