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政策解读

上海如何治理“拥堵病” 评:治堵不妨再主动些

发布时间: 2016-11-09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孟超

原标题 上海这样治理“拥堵病”

《2016年上半年中国大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报告》中关于有关城市上班族平均单程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的数据统计。资料图片

  上班堵,下班也堵;平时出门办事堵,假日出游还是堵……很多大城市的车流犹如蜗行牛步一般,让人叫苦不迭。到了晚上,道路上的红色刹车灯连绵不断,比路灯还要密集。人们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城市的道路拥堵,还有救吗?”如何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通过解剖地方治理拥堵的创新实践,对话相关专家学者,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帮助政府部门出谋划策。

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拥有430余万辆机动车、650余万驾驶人、近1000万辆非机动车。想象中,“堵”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常态。但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近日的一个晚高峰期间,驱车行驶在上海的马路上,不仅没有“寸步难行”,反而可以保持一定速度,“比起过去,上海交通变了样,好多了!”许多市民告诉记者。据了解,上海市自今年3月开展交通大整治以来,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观。据上海市交通委综合评估,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1小时以上,高峰时间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紧抓交通违法整治,立足道路挖掘潜力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的城市道路上都有标志标线、人行道、红绿灯等,它们是司机驾驶的指引,是交通秩序的保障。但是在很多地方,随意变道、乱停车、闯红灯等仍然屡见不鲜,一个“自私的、不守规矩的冲动”往往就会造成一场交通意外、一个大面积拥堵。“我们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这一表象多是因为交通秩序混乱,而在后者的各种成因中,交通违法行为占30%以上。”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邢培毅说。

上海市紧紧抓住“整治交通违法”这个“牛鼻子”,立足道路交通自身的改善,挖掘车辆通行的潜力。据了解,上海在市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划分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道和派出所,目前共整合形成了84个责任区大队,细化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片区、每一个民警。

“交警不再仅仅是站在路口指挥交通,还要在一定区域内流动起来,只要是看得见的违法,都要管都要罚。”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副局长何鹤说,“我们还推行队所联勤制度,协调派出所民警参与交通执法管理。后者依据执法授权承担部分交通违法查处、视频取证移交及非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等职责。”

针对违法停车,完善禁停标线,出动吊车直接拖离;针对违法变道,加装电子警察,设置警示牌曝光……半年多时间,上海市坚持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连乱鸣号、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等原来见怪不怪、取证困难的“小违法”也得到了有力查处。“依法不严管,管了也没用。鸣号、不系安全带等看似小事,其实是大事,如果把这些难管的小事都管住了,大的违法行为才不敢做。我们还注意到严管不依法、会有后遗症,明确要求交警执法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上海市徐汇区交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余璐说。

大整治开展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27%、13.62%、46.69%,其中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超速行驶引发的事故数分别下降70.23%、65.08%。为了进一步确保道路交通的平安有序,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订,交通违法信息关联个人征信应用、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居住证办理挂钩等一批“重磅”措施有望出台。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