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永远跟党走 军民一家亲> 头条>

三弦弹起“梅葛”调 军民共谱“双拥”曲——小彝村里一场跨越30年的“双向奔赴”

2024-12-02 16:29

来源:云南省双拥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啊哩哩呀啊哩哩,今天日子好哟,子弟兵到村寨,端起醇香的美酒,敬呀么敬亲人……”近日,美丽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马游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驻地的战略支援部队某营来到村寨,与当地的彝族同胞共同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村民们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英的带领下,与官兵们手拉着手,弹起三弦琴、唱起梅葛调、跳起左脚舞……对于彝家人来说,这个特殊的日子比过年都隆重,比结婚都喜庆。

鱼水情深三十载,双拥花开别样红。自20世纪90年代起,战略支援部队某营前身就开始与驻地的马游村结成帮扶对子,一群“绿军装”下到田间帮干农活,村民帮官兵洗衣缝被,展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人画面。在31年双拥共建的时光里,营队几度更换营区,村委会数次换届,但是军民间的深厚感情却从不断线,双拥共建的接力棒在一茬茬军民手中延续,谱写出一段段军民同心的动人乐章。

一首“梅葛”赓续鱼水情

马游村,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云南省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过楚雄,马游彝族群众响应红军打土豪、积极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骆永茂、庄起富等32名烈士投身抗战,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滇桂黔边纵八支队在马游村拓展根据地,村民拿出自己的粮食、草鞋等物资支援解放军……许多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故事,仍被马游彝族群众编成梅葛曲调传唱至今,“共产党好,解放军亲”的信念也深深根植在当地百姓的心中。

时光荏苒,历史远去,走进如今的马游村,现代化新村的气息扑面而来: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小楼房、碧绿青翠的绿化地,幼儿园、健身房、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在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杯、一幅幅图册背后,又是一个个动人的军民团结故事。

“村里走上致富路,第一步靠的就是咱们解放军!”退休的老支书罗学云拿出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照片感慨道,改革开放之初,一条不足2米宽的土路成了马游村发展的“拦路虎”。营队官兵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续奋战9个月,扩建了一条5米宽、长达2公里的进村主路,打通了马游村与外界的交通要道,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后来,这条路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爱民路”。

从前脏乱差,如今美如画。营队二级上士李林瑞回顾帮扶经历,前些年,马游村前侧有一条臭水沟穿村而过,瓦屋错落破旧,营队帮助村里修缮沟渠、粉刷墙面、修建文化广场,逐步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营队还积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去年马游村核桃滞销,营队官兵想方设法联系采购商,营队战士孙铂精心制作马游核桃的宣传片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村民渡过难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十年来,马游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军民携手共建美丽乡村。每年的植树节期间,部队官兵和村民共同植树累计达上万棵,同时种植的果树和花椒树也给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村民志愿者和营队官兵组成的“便民小分队”每年还利用“雷锋日”、党团活动等时机帮助村民理发、修理家电、打磨厨具,一项项务实举措践行着为民初心。

一次“牵手”架起连心桥

“我要沿着兵哥哥们的足迹,学成以后回到马游建设家乡”,1月16日,营队官兵接到云南民族大学学生自翠燕的电话,电话中,自翠燕感谢官兵对她多年的资助,并表达了学成返乡,投入兴边富民、乡村振兴队伍的决心。

自翠燕命途多舛,但她又说自己是个幸运儿。6年前,她的父亲在干活时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瘫痪,失去家里的顶梁柱后,母亲只能一个人撑起家庭的重担,自翠燕也萌生了放弃读高中的想法。没想到,营队官兵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上门来,不仅送来了米面粮油等慰问物资,还带来了学杂费用、学习用具。战士们嘱咐自翠燕的母亲,让孩子安心返校读书,家里有困难他们会来帮忙。这6年,官兵换了一茬茬,但爱心传递却从未间断。

在马游,幸运的不只有自翠燕。多年前,村里彝族群众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外出打工较多,马游小学283个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一半以上,部分孩子存在厌学弃学情况,孩子的教育一直成为村里最大的问题。从2010年开始,营队官兵便以智力帮扶为牵引,针对部分群众存在“上学不如上山、读书不如烧砖”的观念,官兵逐村逐户走访劝说,将一个个孩子送回了校园。营队还牵头办起军民共建班“勇搏班”,由部队提供设施、派出教员,负责教学。从学校道路建设、活动场地、教学教具、健康体检、自热饮水机、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解决马游小学师生困难58件,每年“一对一”帮扶资助马游小学困难学生60余名,捐赠学校体育器材、教学教具、帮扶资金等80余万元。并与彝族学生们一起开展“学雷锋”、庆“六一”活动,邀请学校师生参加“军营开放日”活动,不断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萤萤之光,汇成星河。在一茬茬“解放军叔叔”的努力下,官兵帮扶过的学生中已经有500多人进入中学,300多人考上大学,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之中不少人学成后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片“星空”同圆双拥梦

“趁年轻,去当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携笔从戎,青春无悔!”在今年刚刚开始的春季征兵中,马游村一大批彝族小伙热情高涨,积极响应祖国号召、集结在猎猎军旗下。对于马游群众来说,参军入伍是年轻后生最有出息的表现,立功受奖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荣耀,一首广为传唱的《送郎参军》梅葛民歌更是道出了彝家人质朴的拥军情怀。

光阴荏苒,真情永恒。自结对以来,马游村的彝族群众也多了一份牵挂,除了每逢春节、建军节等时机前来部队送物资、送温暖,马游村村委还充分发挥驻地红色资源优势,邀请对越自卫还击战英模徐三友、“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宋立国走进营队红色课堂,讲述战斗故事,同青年官兵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村民们还积极协助部队开展绿化美化、水电保障、垃圾清运等工作。每逢新战士报到,“马游梅葛”文艺服务队都会登门结亲,将梅葛文化带入军营,扮演起新战士“第二故乡亲人”的角色。每逢战士退伍,村民们会赠送一份精美的彝绣纪念品并拍摄一张“全家福”合影,并给有意愿在驻地工作的战士介绍就业岗位。马游村还携手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多次举办军地鹊桥会,帮助符合条件的单身官兵寻找到心仪对象,积极帮助官兵解决小孩入学、家属就业等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军民鱼水深情。

如今,营队与马游村的结对共建,已经超越了最初的内容。官兵与马游少数民族群众结成了亲戚,如同一家人,部队定期到村中研究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学雷锋、义务植树、解困帮扶、产业发展、义诊送药等共建活动,邀请群众到部队参观荣誉室和航天科普馆,共同见证祖国军事科技力量的跨越提升。马游彝族群众邀请官兵共度火把节、彝族年等民族节日,组织官兵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参加左脚舞大赛、篝火晚会等活动,彝族姑娘为军人军属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垫及彝绣饰品,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心意。

“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曲舞、同圆一个梦”,小彝村里这场跨越30年的“双向奔赴”,让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双拥情谊在红土地上不断得到新的诠释,也如彝族传承千年的“梅葛”曲调一样,将会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