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永远跟党走 军民一家亲> 退役军人风采录>

退役军人宋家锦:当村医 守护家乡廿二载

2024-10-31 15:07

来源: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浯溪村海拔600多米,是三明市尤溪县管前镇最偏远的山村。

每周四,村里的留守老人便聚集在村口,翘首以盼,等着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来看诊,还给老人带来米面粮油等物资。

“白大褂”叫宋家锦,今年45岁,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扎根乡村22年的乡村医生。

学医从军

宋家锦是管前镇双山村人,一家三代学医从医,父亲还是村里的第一代赤脚医生,行医54年。

“从小父亲就教我辨认草药,让我背着医药箱跟着巡诊。那时,车辆少,山路崎岖窄小,只能靠步行,走到浯溪村最远一户家里要花2个多小时。后来,经济条件好转了,就用自行车、摩托车代步。”宋家锦回忆道。

受世代行医的家庭熏陶,宋家锦对医学等产生浓厚兴趣,报考沙县卫校西医士专业,学习了3年。1998年7月他毕业后,12月应征入伍,在天津某部队所属医院担任卫生员。

谈起入伍初衷,宋家锦说,小时候跟父亲巡诊时,常听村里几位老兵讲上战场、打土匪的往事。在红色文化熏陶下,萌生了当兵的念头。

“在部队里,我学到的第一课是医者仁心,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也得到提升,并养成了守时、行动力强等良好行为习惯。得益于部队的锤炼,如今,我在给病人进行院前抢救和转运工作时,都能镇定自若地做好急救护理工作。”宋家锦说。

2000年12月退役后,为养家糊口,宋家锦相继从事过基层医务、个体经营和货运等工作。其间,父亲因年事已高,无法再长途跋涉给村民看病,提出让宋家锦回村接棒。

“一边是热爱的事业,一边是养家重担,如何抉择,一度让我很迷茫。”经历一番内心挣扎,宋家锦顺从本心,于2002年12月回到双山村卫生所,重新穿起了白大褂。

返乡圆梦

目前,双山村与浯溪村的常住人口近600人,老人居多。其中,有不少老人患有肢体残疾。

定期上门给卧床老人清理褥疮、上药;安排部署易发疾病预防工作;制定慢性病、并发症等诊疗方案;解读体检报告单,提醒注意事项;及时与上级医院沟通,对接病人家属……这是宋家锦的行医日常。

早年间,肖大爷因脑部中风长期卧床。其间,尤溪县民政局等部门机构为他提供了理疗仪、辅助设备等。宋家锦就每周到肖大爷家里,指导他使用设备,规范练习时间,调整饮食结构等。坚持治疗了两三年后,如今,80多岁的肖大爷已经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看诊时,宋医生态度温和,很耐心地听我说完话,细心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走村串户巡诊时,为老人服务不怕脏、不怕累;如果病人不在家,他就到田间地头去寻人。”谈起宋家锦,村民宋兴深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做好公卫数据,更好服务村民,自2020年起,宋家锦开始着手建立村民健康档案。“针对重疾、失能、慢性病等患者,我分别记录下他们每次的患病症状以及用药情况。因此,每次病人一打电话来,我一翻看笔记本,就大致知道是哪出了问题。”宋家锦说。

黄芪、麦冬、杜仲等草药是村里的常见物,村民获取方便。为了增强村民自身机能的抵抗力,争取少吃药,少治疗,宋家锦坚持推行中药调理法,鼓励并督促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加强锻炼,日常再煮些草药服用。其中,有老人坚持调理了半个多月后,反馈说身体舒服了,走路稍快一些也不会气喘吁吁。

采购送货

除了是村医,宋家锦还是村民眼中的“代购员”。

双山村距离镇区约15公里,浯溪村距离集镇20多公里。山高路隘,有些路段过于陡峭窄小,汽车无法通行,老年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十分不便。

得知宋家锦每周都会到管前镇卫生院集中领取药品,便有老人请其代买米面粮油等物资。对此,宋家锦都欣然答应。

“通常,村民们会提前打电话给我,交代买哪些生活物资;会网购的老人则让我去取寄到镇上的快递……我都一一记在本子里。”宋家锦说。为了出行方便,他还买了一辆越野摩托车,可以直接将物资及时送到居住偏远的村民家里。

此外,因村里老人多数使用老人机,宋家锦在巡诊之余,还会用自己的手机让老人与子女视频连线,以诉相思之情。

“宋医生每次来镇里都很忙,除了常规取药,还得到市场上帮老人买肉买菜等,把车子后备箱塞得满满的,回村后再把物资送到村民家里。他是一位把病患放在心上的好医生。”尤溪县总医院管前分院副院长胡进枫说,在业务上,宋家锦积极参加县总院安排的进修学习,考取了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资格证。

在今年的中国医师节,宋家锦获评尤溪县第三届“十佳医务工作者提名奖”。

“平常,我都住在村里,周末才有机会回城里同妻儿相聚。这些年,家里的事务都靠妻子操持着,对于她,我既感恩又愧疚。”宋家锦说。 (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