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北京通州区的通燕高速白庙进京检查站,车辆通过车载尾气检测设备。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加速建设,大大小小的工地遍布通州。尽管有工期压力,但通州区坚持环保优先,着力打造“绿色工地”,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梁相斌、赵仁伟、关桂峰
5日,灰霾罩京城。这已是此轮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的第7天。
上午10时许,在通州区的通燕高速白庙进京检查站,北京市的东大门,从这里进京的车辆络绎不绝。路经此处的每一辆车,尾气排放是否达标,都难逃“激光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边,两套机动车尾气激光遥测设备不断闪烁,每通过一辆车,都对其尾气自动监测。在旁边的显示屏上,超标车辆瞬间现形。
“这套设备24小时自动运行,比之前的人工监测先进多了。主要监测指标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柴油车还监测烟度。”通州区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站执法人员娄本阁告诉记者,监测结果实时传入后台系统。对于外埠车辆,不达标无法办理车辆进京证;本市车辆若排放超标,将向车主发送超标告知书,要求整改。
在紧邻的检查站,有许多外地车主正在排队办理进京证,环保达标是办证的前置条件之一。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空气污染“橙色预警”时,国I、国II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上路。因此检查站也多了一项职能,监测此类车辆不准进京。记者翻阅登记簿上发现,当天上午,有一辆河北的国II排放标准小客车被劝返。
“除了白庙的两套遥感监测设备,在另外几处进京路段还新增了五套设备,其中两套近期将启用。”通州区环保局副局长张旭辉说,在区内道路,还有两辆移动遥感监测车长期运行,为治理机动车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加速建设,大大小小的工地遍布通州。尽管有工期压力,但通州区坚持环保优先,着力打造“绿色工地”,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
在通州运河核心区的中建五局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这里正在进行简单的吊装作业。现场施工员李晨曦说:“这几天都是橙色预警,我们严格执行规定,土石方作业全部停工,土方都已被苫盖,渣土车也全部停运,很多工人都休息好几天了。”
燃煤也曾是重要污染源。2016年,通州区彻底取消了燃煤锅炉,共压减燃煤48.57万吨。
北京北燃通州供热有限公司是通州区最大的供热企业,供热面积达400万平方米。过去是燃煤供热,一个供热季要烧10万吨燃煤。这个供暖季前,原有的4台燃煤锅炉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4台燃气锅炉。
记者在厂房外可以看到,烟囱冒出白色的水蒸气。据测算,一个供热季将减少近3万吨碳排放、845吨的二氧化硫排放。公司董事长王峥说,有了烟气回收装置,还能再减少八成左右的污染物排放。
通州区还在北京市率先建立环保信息化系统,包括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包括1个全项站、18个考核站,另有450个PM2.5监测站覆盖到村,实现了大气污染监管“无盲点”。2016年的数据显示,通州区PM2.5累计平均值改善率为14%,位居全市第二位。
“治理雾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张旭辉说,“通州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加快小散乱污企业的清退,加强氮氧化物治理、机动车管控等,力争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