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A_meida
官方微信公众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政务 > 政务信息 > 各地声音

上海小学全面推"等第制" 评价以ABCD取代百分制

发布时间: 2016-08-29 | 来源: 羊城晚报 | 作者: 羊城 | 责任编辑: 孟超

  制图:李焕菲

以后,成绩单不再只有冰冷的数字,而能够全方位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上海市教委25日发布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同时宣布9月起将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这意味着,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所有小学生将收到各学科分项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的等第制评价和评语。这一新规不仅从小学低年段向中高年段延伸,还从语、数、外学科扩展至所有学科。用“等第”替代“分数”的现实意义有多大?有了等第制,学生学业负担是否就能减轻?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否能让学生和家长信得过?

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据介绍,上海小学中高年级“等第制”评价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各学科“等第制”评价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展开。其中,语文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三个方面;数学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四个方面;英语学科的评价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语篇”五个方面。

纸笔测验、百分制评价一直是我国对学生采用的传统评价方式。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改革成为“硬骨头”。据了解,上海从2013年起,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其主要特征是不进行书面考试、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等。数据显示,“等第制”评价与学生学习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谭轶斌表示,上海市小学“等第制”评价特点鲜明:一是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不同年级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从“重分数”转向“重素养”,关注学业水平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强调寓评价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学评一体”;四是以“分项评价”“等第+评语”的方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改进作用。

如达标准全班都可以是优

据了解,“等第制”采用的是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即只要学生达到标准即可获得相应等第。上海金山区教育局局长顾宏伟介绍,“等第制”不再把孩子放在班级中进行比较和排名,如果学生们都能达到课程标准,那可以全是优秀。谭轶斌称:“‘等第制’评价不是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简单地把纸笔测试成绩折算成等第。”

在金山区海棠小学,二年级学生“雯雯”向羊城晚报记者展示了“数学学科基础素养评估报告单”,在“知识技能”维度下的“计算掌握”和“概念理解”指标上,她未能拿到A,但在“综合实践”与“兴趣习惯”维度下包括“数学表达”、“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在内的多项评估上,她的表现均为A。若单论学习成绩,“雯雯”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她拿到了9个A,老师更看重她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

顾宏伟表示,最终呈现在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面前的是一组等第,而不是分数。老师和家长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计较名次和得分。“过去一张试卷,考分高的不见得学习能力更强。现在依据标准细分出十余项指标进行ABCD评估,看似模糊,实则精确。”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