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
加分是否制造不公
中考加分多由地方政府制定,“自选动作多”
据媒体统计,2016年,在4.7万名南京中考考生中,加分考生占总人数比例为2.6%;济南共有64290名中考考生,加分考生人数为1412名,约占2.2%……加分人数虽然占比不高,但大部分都达到了千人以上。
新京报记者梳理我国多省市中考加分政策发现,大部分地区主要是针对警察子女、军人子女、农村二女不再生育和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归侨、少数民族考生提供加分优待,而部分区域文体比赛获奖者、“三好学生”等奖项也在此列,但也有部分地区存在“特殊加分政策”。
多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情况下会有“加分省规”,大部分主要针对的是民族加分、烈士加分、人才加分、华侨加分等,地市可以在此规定之上,增加部分“自选动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考加分可由市县级地方政府决定,而地方政府在决定的时候会考虑各自的利益,因此,制定中考的加分实际上是非常随意的。还不像高考加分,高考加分是省一级政府决定的,而中考加分则由市县政府来决定。
“地方性质的加分严重破坏了公平。有的政策是一种身份加分,与孩子本身的能力和特长无关,应该奖励学生的体育特长、文艺特长等等,而不是奖励父母的身份。”
受惠人群如何进行资质把关也备受关注。除了前述的呼和浩特“环卫工子女加分事件”曾出现造假。部分地区也曾有过中考加分名额出现问题的情况。不少网友质疑,“审核不严让公平竞争的考生遭遇了不公平”。
据福建日报2015年6月报道,宁德市有古田县“农村教职工子女可以加7分”的中考政策,曾有学生家长反映有些获得加分待遇的并非长期扎根农村的教师子女。
后宁德市教育局中教科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称,古田县确有7人不符合农村教师子女中考加分条件,“现已取消这7人子女中考加分”。
据报道,宁德市教育局表示,这一政策调整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或进行调整。
前日下午,宁德市教育局中教科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当地的加分“瘦身”工作在省内领跑,此前已经取消了获奖加分和体育奖项加分,今年也花了一至两个月走访各县征求意见,并将逐步推进相关工作。
他说,今年他们也加强了审核工作,暂时没听说反映资格出现问题的情况。
“加分瘦身”难度几何
知情人士称“涉及多部门利益,难瘦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考是学生进入高中的依据,主要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状况和成绩判断,此间过多的部门参与加分,一定程度上干预了升学的公平性,“加分不能变成一个什么都往里面装的袋子。”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9月,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
北京从2015年起取消市级三好学生和艺术、体育、科技方面获奖考生加分项目,并将于2017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北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
一要求匿名的地市教育部门中招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一般来说省里文件只会作出基本要求,但不会对“不应该有的加分”作出明确,拿不出大政策消除依据。而加分群体人数也不少,农村子女、单独子女等涉及卫计委、民族加分涉及民政部门,但凡“瘦身”均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切不掉这块蛋糕。”
昆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体育局、民宗委等部门出台的加分文件如果不撤销或下发新文件,就得一直沿用,绝非教育局一家能够制定。
“应该考虑在高考加分‘瘦身’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对中考加分的清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考的加分权往往掌握在组织中考的地级市政府,如果就由各地政府来决定中考加分的存废,中考加分泛滥的问题很难得到治理。具体执行中,建议可以由上级部门,参照高考取消所有奖励性质,只保留照顾性质加分的原则进行。国家也有必要出台统一规定,要明确取消中考奖励性质加分,并明确取消的时间节点,整肃中考加分乱象。(采写/新京报记者林斐然 实习生 冷苑歌 漆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