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云南怒江:携手共绘宜居宜业的“怒江画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政务信息>

云南怒江:携手共绘宜居宜业的“怒江画卷”

2025-03-29 14: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怒江3月29日讯(记者 胡俊)雪山、峡谷、流水、古道、飞瀑、村落、非遗文化、传统民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特的地理和人文风貌,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曾经作为脱贫攻坚时期“三区三州”最难啃的硬骨头,怒江“一越千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交通住宿、医疗卫生、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怒江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多了份底气和信心。如今再到怒江来,横跨怒江两岸的交通越来越立体,逐渐兴起的乡村民宿为游客住宿体验当地文化提供了更多选择。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举办前夕,记者深入怒江泸水、福贡、贡山等地深入采访时发现,怒江沿线的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形成集群趋势,民族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当地群众在采访中表示,期待更多朋友走进怒江、了解怒江、爱上怒江,共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怒江画卷”。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农旅融合示范村“一缕阳坡”的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书店”,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农旅融合示范村“一缕阳坡”,从村里的观景台远眺高黎贡山的雪山。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农旅融合示范村“一缕阳坡”,来自昆明的游客在村里的民宿体验美食、欣赏美景。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农旅融合示范村“一缕阳坡”,村口的怒江大峡谷先锋书店外景。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云南省怒江州怒江大峡谷内的国道G219,公路两旁标有醒目的景点铭牌标识,怒江大峡谷两边是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高山峡谷激流,被誉为“东方大峡谷”。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怒江大峡谷的著名景点“老虎跳”,因河道狭窄水流湍急而出名。外国游客在此打卡留念。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的“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村,全国人大代表、怒族民歌“哦得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郁伍林正在为游客表演“达比亚”歌舞。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6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的“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村,村民江晓春(左)和妻子张晓慧表演他们的原创歌曲《老姆登之夜》。去年,他们作为民族音乐传承人把怒族、傈僳族歌舞带到了国家大剧院。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7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丙中洛镇,这里被誉为“人神共居的地方”。远处是高黎贡山,近处有错落有致的房屋和农田,是中外游客的打卡点。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7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雾里村,怒族妇女展示传统手工织布,当地正积极打造民族非遗文旅融合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7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雾里村,怒族语叫“瓮里”,意思是“一个像鸟窝的地方”。这是雾里村的传统民居。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7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雾里村,民宿酒店品牌“既山下”雾里村项目主理人和毓仙在为即将开业的民宿做准备。品牌方和政府、村民共同开发当地的民宿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8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怒江大峡谷两岸的一处村落,在政策帮扶下,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如今成为怒江边靓丽的风景线。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8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秋那桶村,当地村民为游客表演传统民族歌舞。在中交集团等央企帮扶下,秋那桶村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逐渐兴起一大批精品民宿,很多游客慕名观光体验。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8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施底秘境湾,一座酒店建在峭壁之上,进入酒店需要通过木质铁锁拉链桥,这为游客提供了特别的体验。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3月28日,这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施底秘境湾,秘境湾酒店内的咖啡酒馆,现代化的设施,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旅游居住体验。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