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智库观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03-05 12: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这是新时代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释放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应用和新型经营模式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形式,主要涉及智慧农业、育种技术、绿色发展、新型农业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部署。应牢牢抓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要求,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壮大富民产业,同时强化人才和金融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要害是种子。要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建设,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重大农业科技工程设施等平台建设,支持社会化市场化力量参与先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引导资金、项目、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二是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富民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各地应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企业的市场优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与农户的生产优势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鼓励和引导青年入乡发展和就业创业,加强农业农村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培养。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举办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育一批种养技术能手和乡村能工巧匠。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加强农村数字人才、电商人才培育。

四是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耐心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提升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投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依法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为推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化涉农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三主粮集团股份公司的旗下企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江苏省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各地特色禀赋资源优势,以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打造了以内蒙古燕麦产业、新疆核桃红枣产业、江苏茶提取物产业为核心的三大主营业务,以实际行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主粮集团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自主研发生产的燕麦肽谷物代餐粉、益脑核桃肽、茶多酚燕麦肽营养粉等高端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大大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集团以特⾊模式与农民联合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上下游配套、贸⼯农⼀体化的⽣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农产品的出路问题,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价值。例如,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打造的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发展的燕麦产业园区,被授予“农业中国科研示范基地”称号。在固阳县成功试点的“千亩种植养殖作业单元”模式,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燕麦生产种植基地建设,探索出西部旱作农业规模化⽣产的新途径。在武川县建立的三主粮武川燕麦产业园,采取“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基地+市场”发展模式,从育种、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渠道建设以及联农带农等⽅⾯⼊⼿,将燕麦资源优势同三主粮集团科研优势、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机结合,着⼒推动燕麦产业提质提效。集团还以新疆和田为核心,依托新疆特色农副产品,打造以核桃红枣仓储、研发、初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核桃红枣系列制品生产加工体系;并通过农文旅共同发展的模式,发展边疆地区特色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有力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为持续振兴乡村经济作出了贡献。(作者:国声智库)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