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成都彭州:探索创新提质效 凝心聚力抓发展

2024-12-25 14:49

来源:中国网政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彭州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强化系统观念和创新思维,汇聚多方共同治理力量,做实做细做优政务服务,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构建全面多元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基本社会服务优质化,推动民政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兜牢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

彭州市民政局有效发挥民政工作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聚焦低保、特殊群体儿童、临时遇困人员等群体,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针对性开展社会救助、关爱保护工作,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一是提升社会救助保障能力。积极利用“铁脚板+大数据”形式,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关爱巡防工作,动态监测低收入、低保户等群体情况,为政策制定与资金投入、措施落实提供基础数据。截至目前,对全市150户开展入户调查,一对一结对联系特殊困难群体219人,运用智慧民政服务平台巡访,解决问题90余个;为10346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发放9023.19万元;集中供养人员528人,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实现100%集中供养;实施特困人员医疗兜底救助3398人次233.56万元,实施临时救助、社区快速救助3498人次155.65万元;建成、运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11个,示范站点1个,开展康复活动4400次服务9451人次,为125032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662.615万元。

二是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针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多维度、多形式开展“金心呵护·彭成未来”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并链接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物资,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物资补助。截至目前,开展走访慰问20余场,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折合15万余元,惠及特殊群体儿童600余名;爱心人士捐赠物资折合1.2万元,为48名特殊群体儿童实现“微心愿”;发放特殊群体儿童补助142.23万元。

三是推进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服务。秉承“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的工作原则,建立线上巡视巡查调度中心,全时段辅助线下拉网式巡查工作,开展开放日宣传活动和“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其中,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和务工不着、寻亲不遇等临时遇困人员开展医疗救助、寻亲服务、心理疏导和个案帮扶等工作。据统计,2024年以来,共接待临时遇困人员99人次,对符合条件救助人员实施100%救助。

聚焦体系建设 健全养老服务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挑战,彭州市民政局积极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提质老年助餐服务、挖掘深层养老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质效,持续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从持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入手,打造2个复合型开放型养老机构、2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为老服务站、1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20个老年助餐点、28个为老服务点,基本实现15分钟步行距离内至少拥有1处养老服务设施,并为1100户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安防报警系统,为4700余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在市综合社会福利中心增设医疗机构,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护理型床位及综合设施改造、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大赛、公办养老机构清凉行动,逐步完善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协调,医养与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逐步完善养老助餐制度、规范及相关机制,创新探索出“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自己挣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元主体协作模式,“公建公助+蓉颐助餐”“餐饮企业+蓉颐助餐”“中央厨房+蓉颐助餐”“互助养老+蓉颐助餐”四类运营新模式,并充分依托彭州市智慧养老顾问服务平台,开发彭州市智慧助餐系统,上线彭州智慧助餐小程序,开启老年人助餐服务“数智时代”。截至目前,建成“中央厨房”1个、蓉颐餐桌和蓉颐助餐点38个,服务老年人13万余人次,为2万余人次提供助餐;涌现出彭州百里画廊共富食堂、爸妈食堂、花溪之家等一批实现自我造血、良性运行的助餐点位,得到央视、民政部官网、中国社会报、人民网等平台推广。

三是深化老龄事业高质发展。面对养老服务需求呈现的多层次、多样化趋势,通过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开展成都市第二十三届老年艺术节和成都市第四届老年人社区运动会,“立体山水之城 彭派养老生活”敬老月系列活动等,满足老年人教育、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全市老龄事业。据数据显示,全市已创建老年教育学习点39个、学习型社区9个、学习型示范社区13个。

凝聚多元主体 激发治理活力

社会治理需要多方的积极参与。彭州市民政局紧贴群众需求,针对性培育社会组织、扶持慈善事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汇聚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强化社会组织培养监管。高度重视孵化培育社会组织,通过组织社工考前培训、社工赋能培训,发放社工人才补贴,建立社会组织见习基地、鼓励“双创”等工作,推动各镇(街道)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100%覆盖,提高社工专业化就业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助力社会治理、产业建圈强链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严格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社会组织年检等行动,监督社会组织规范运营。截至目前,建立社会组织见习基地2个,解决120余名社工就业问题;组织4200余人参加社工考前培训,发放社工人才补贴126.02万元,开展社工赋能培训18次,专业督导156次;完成386家社会组织年检,15家社会组织“双随机抽查”,12家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链接专家解决种植难题5个,实施公益创投项目22个60余万元,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治理,主动减免和降低收费87.7万元,惠及276个企业。

二是护航慈善事业稳健发展。不定期举办慈善文化月活动,弘扬慈善文化,通过建立村(社区)公益慈善基金、慈善村(社区)、慈善超市等,形成“1个市级超市+2个产业园区超市+N个社区超市”模式,并积极申报成都慈善村(社区)品牌孵化项目、四川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等。截至目前,已成功申请2个成都慈善村(社区)品牌孵化项目,获取资金约28万元,新建村(社区)公益慈善基金177支、慈善村(社区)8个、慈善超市20个,实现村(社区)公益慈善基金全覆盖。

优化政务服务 提升服务效能

彭州市民政局通过创新理念思路、拓展工作形式、丰富工作内容,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部门履职尽责能力及服务水平,确保把政务服务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一是探索服务提升双重路径。创新实施“智慧民政+阵地整合”,形成“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服务的彭州模式:线下,整合未成年人保护、养老服务、精康服务等各类民政服务阵地功能、资源,打造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民政服务综合阵地;线上,建成以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智慧界桩、社会救助关爱巡访、流浪乞讨人员线上巡访、智慧养老一张图5大服务场景为支撑的“智慧民政”,通过综合运维大屏、指挥调度中心,构建起需求式点单、一键式响应网络,让民政服务更加精准、便捷。据数据显示,彭州市内已建成1个市级、13个镇(街道)社会关爱援助中心和202个社会关爱援助服务站。

二是全面深化新型政务服务。将婚俗、殡葬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作为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在婚俗方面,建立户外婚姻登记点,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跨区域办理”,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金玉良缘·彭程万里”品牌婚俗文化特色活动,创新“婚姻+产业+慈善”“婚姻+文化”模式,不断丰富婚姻文化内涵;在殡葬方面,制定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开展殡仪馆老旧房屋维修改造、更新火化设备,大力鼓励节地生态安葬;在区划地名方面,细致梳理有地无名、有名无标、地名信息不规范等问题并建立台账,推进地名命名、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并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地名文化“五进”活动,有效依托“百里画廊”建设,讲好乡村地名故事。

截至目前,在陆港片区打造1个特色户外颁证点及1个婚俗文化展示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10余次,实施“金玉良缘·彭程万里”品牌婚俗文化特色活动3次;发放惠民殡葬补贴4147人202万余元,实施节地生态安葬80件,发放奖补资金18万元;开展地名文化“五进”活动11次,完成首批命名乡村道路196条,设立乡村地名标志400余个。

【责任编辑:蔡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