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宜川县:“融救助”兜牢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近年来,宜川县着眼于解决大多数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需求,聚焦基层救助资源“分散化”、救助政策“碎片化”、救助信息“孤岛化”等问题,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救助力量新方式,整合各部门的救助资金项目,创新机制、再造流程,纵向延长救助链条,横向拓宽救助范围,联合创新救助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准阳光的社会救助服务。
整合多方力量,凝聚社会救助新合力。坚持用“大民政”思维靶向破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县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党支部纳入融救助党委统一管理,对20个部门单位的53项救助资金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再造,系统集成救助项目,形成民生兜底合力。建立了以县融救助中心为中枢、乡镇(街道)融救助服务点为支撑、村(社区)融救助信息员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由县融救助中心统筹救助部门单位职能,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推动联动联办,快速高效办理救助事项;乡镇(街道)依托社会保障服务站设立融救助服务点,畅通群众需求受理和办理渠道;村(社区)融救助信息员负责救助政策宣传,零距离指导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申请救助项目,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筛查预警,及时报送监测信息,形成有效覆盖、高效运行、双向贯通、信息对等的救助体系。
释放联动功能,架起党心民心连心桥。坚持“上合救助政策规定”“下合困难群众实情”,建立综合研判制度,先后实施救助项目325批次,综合研判资金1.49亿元,惠及群众1.42万户2.9万人次。坚持大难众帮、小难小帮、急难急帮的原则,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多项叠加救助,目前全县救助对象享受2项救助政策的3947人、人均7995元;3项政策的1617人、人均12571元;4项政策及以上的420人、人均18016元,让困难群众得到最大化救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事实孤儿、服刑人员子女、留守儿童三类困境儿童为切入点,累计为122名困境儿童落实救助政策13项,其中为66名生活困难儿童发放救助资金87.8万元,人均13299元。坚持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社会参与,吸纳社会组织、社会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捐资捐物,先后协调16家社会组织和培训机构设立“天使学位”47个,免费为33名困境儿童提供武术、书法、舞蹈、足球等方面学习培训,引导社会力量捐资210万元,捐物9万元,提供救助服务事项3项。
拓展延伸服务,推动提质增效利长远。坚持“救基本”与“助发展”两手发力,融救助成员单位联合制定了《宜川县“融救助+服务”工作方案》,不断延伸拓展融救助服务的范围内容,形成拓展融救助+心理疏导服务+志愿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等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服务”,累计对288名困难学生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机制,为73名困境儿童提供生活救助和亲情抚慰等关爱服务,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岗位389个,最大限度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形成常态长效,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围绕运行规范、安全有序,紧盯资金使用、审核管理、公示监督等关键环节,建立融救助资金预决算制度,健全融救助“申请、审核、研判、实施、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完善综合研判联评联审、服务事项目录、申请办理流程、限期办理、公示公开、公正廉洁、群众满意度评议、人大、政协测评等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救助机会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着眼强保障、管长远、提动能,制定了《宜川县“融救助”机制运行规则》和《宜川县“融救助”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将职能部门在融救助工作中的资金贡献、项目贡献、工作贡献和救助对象的评价等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一把手”进退留转和推荐优秀干部的重要依据,调动了职能部门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