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讲好 “黄河故事”,尽展水墨丹霞地质之美

2024-12-20 10:43

来源:中国网政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题记:兰州境内分布着面积达6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是目前国内距离省会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有着“黄河之滨,神韵丹霞”的美誉。规划开发建设的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面积408平方公里,景区横跨兰州市的永登县、西固区、皋兰县,核心区位于永登县的苦水镇、树屏镇。以遵循“地质遗迹保护、旅游开发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三心二带五区”发展思路布局,把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国家地质遗迹保护示范基地和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一期建设项目25.03平方公里,已全部完成,对外开放。有三条河经丹霞地貌区注入黄河,为了做好丹霞地质遗迹保护与水土治理,展现丹霞地质之美,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雄浑丹霞,亿年造化。

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甘肃是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做好“黄河之治”责任重大,讲好“黄河故事”使命光荣。

兰州市境内有八条河注入黄河,而水墨丹霞地貌区就有庄浪河、咸水河、呢麻沙沟(小咸水河)三条河流注入黄河,是兰州境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独特的丹霞地貌又赋予奇特的地质美学。因此,讲好黄河故事,做实水土保护是黄河之治的关键地带,也是发展地质旅游观赏的重要景观,要做好治理与开发的两篇文章。做为兰州西北、三条河流域、水墨丹霞景区所处的永登县也在牢牢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一、黄河治理的时代担当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为此,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省会兰州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展示省会作为,坚定不移推进全域生态修复,坚持把保护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切实筑牢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良性循环。兰州,在守护大河安澜上正在以义不容辞的责任,谱写挺立潮头、掌握主动、续写辉煌的黄河故事。

二、水墨丹霞景区的水土流失

水墨丹霞,它是大自然馈赠给兰州的珍贵礼物,是天然的地质标本,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可多得的独特地质奇观,极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其实,兰州水墨丹霞就是气候变化、水土严重流失、生态恶化的典型地貌。

它是极为干旱区域地表黄土层严重剥落、地下岩层裸露风化形成的红山湾彩色丘陵地貌和巨大山峰断裂、崩塌形成的丹霞断层、崖壁、孤峰。在面向阳的山体表面几乎没有任何腐质土壤和植被,显得险峻、陡峭、苍凉,虽然色彩绚丽多姿,但地质结构极不稳定。遇到雨水土壤就变得松软,随水下沉,形成滑坡、泥石流。崖壁极易发生滚石、崩塌、下滑等现象。各沟谷落差较大,遇到雨水下泻快,易造成山洪,冲击形成沟壑,对山角侵蚀造成山体滑坡、裂缝、沉降等地质灾害。咸水河谷的流水经年累月对河谷形成落差较大的冲击沟壑。由于咸水河流经达98公里,景区属下游,流经25公里,因上游流域面积大,山洪多发,对河谷的冲击影响大。

水墨丹霞山体的背面多较为缓坡,植被较好,多为荒漠化植物,耐干旱。但植被脆弱,种类较少,人类活动极易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并伴生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因此,对水墨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在旅游景区建设和地质公园保护中统筹并重,以“生态文明、千年大计”的高度进行科学定位,长远谋划,切不可盲目蛮干,随心所欲,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水墨丹霞地质遗迹保护的好坏,决定着旅游开发的好坏,保护不当,受到人为破坏,旅游环境和审美景观就会大打折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景区开发,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水墨丹霞地貌区实施水土保护、生态治理与修复,让清水入河、泥沙稳固现得非常重要。

三、水墨丹霞地貌的美学特征

水墨丹霞的惊世发现,唤醒了人们对地质文化的新美学认知。水墨丹霞是艺术源泉,视觉盛宴,开启了地质欣赏的美学新境界,地质新美学成为丹霞旅游的全新体验。

地质美。水墨丹霞奇特景观,是地质历史的天然记录本,是西北干旱区不可多得的原生态、高品位的风景造型地貌。山谷剥落出层层轮廓,仿佛是地球的记录本、时刻表,把那苍古岁月一一呈现,诠释着地球的巨变历程。

意境美。中国文人山水画将气韵、意境、笔墨与自己内心的隐逸完美结合,逸气、不求形似,勾勒出简单、天真的妙境。这里的丹霞谷,有的如鸿篇巨制的山水画,有的是隽永气息的小品之作。远眺、近观、横望、俯视,春阳、夏雨、秋霜、冬雪,充满诗意美、意境美。有的显现着空灵、隽永、含蓄、蕴藏,有的透露着迷远飘渺、奇妙幻境,有的彰显着雄浑幽深、气势如宏。整个丹霞盆地、幽谷如一曲诗情画意的和谐乐章,展露着国人对山水画“虚、淡、静、雅”的审美享受。

诗意美。水墨丹霞地貌“丹山碧水”,与儒家的积极进取、道家的虚幻出世、禅宗的空灵机智融入到了自然山水中,流淌在文人的笔端。丹霞即将催生丰美的山水诗,而山水诗也将给水墨丹霞地貌景观增添了不朽的文学魅力和人文情怀。

科谱美。水墨丹霞地形沉积着地壳的地老天荒。丹霞全景,展示着特色地质的变化历程。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的水墨丹霞是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在全国独领风骚,是开展地学研究、科谱教育、研学旅游的佳地。

灵动美。庄浪河碧水清流萦绕着层层山峦、穿索于花海田园,谱写着一首丽婉动人的诗章,咸水河悠悠蜿蜒环绕着丹霞彩丘,鸣奏着七彩的童谣。三十多座水库与水墨丹霞相融一体,形成水韵霞彩、山光倒映的秀美景观,雄浑山谷一鉴开,天光霞彩共徘徊。

色彩美。水墨丹霞崖壁层层叠叠,绵延起伏,与彩色丘陵地貌相伴而生,九色丹青,百里云霞,神韵天成,瑰丽多姿,造型奇特,色彩艳丽,亿年造化,万古沧桑,是地质奇观、瑰丽画卷。“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色彩之美令人惊艳。人间丹霞华彩衣,千古神韵世所稀。

雄壮美。水墨丹霞分布面积达600平方公里,连绵瑰丽,气势磅礴,是目前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丹霞地貌群。丹霞地貌类型独特,丹霞崖壁壮观雄浑,红山湾地貌色彩斑斓,犹如跌落人间的彩虹。既可以从周围山上俯瞰全貌,又可深入彩色山岚,欣赏微型石林之妙。观赏方式多样,体验价值高。

融合美。景内微型地貌形式多样,荒漠植被种类丰富;猪驮山、通海山、凤凰山等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苦水镇、杏花村等传统民俗文化灿烂繁荣。这种自然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在国内外干旱区地质公园中,是很少见得,极具美学和观赏价值。

四、水墨丹霞地貌的保护理念

深刻领会和理解生态文明在丹霞景区开发中的长远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摒弃靠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发展的极端和狭隘思想”。严格按照《水墨丹霞景区总体规划》划定的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红线,走生态越美好、发展越兴旺之路,充分展现丹霞的自然画卷、原始风貌。

水墨丹霞地质遗迹的唯一性和脆弱性,决定必须严格保护。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其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人类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地质环境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造福人类,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研学旅游、文化娱乐的场所。

五、水墨丹霞生态的保护对策

突出生态功能性。景区的道路、游步道、观景平台、服务设施等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的完整性、原生态性、安全性,尽量规避建设项目,充分展现丹霞原生态的优质特点。积极改良土壤,修复砖厂等对景区山体、土地破坏现状,做好防治水土流失,抵御地质灾害,绿化环境,把生态科技引入景区,选择适宜的特色植物做为丹霞绿化美化载体。

做实水土保护文章。在景区通过围坝蓄水,防治水土流失,美化景区,绿化环境,以沙棘、红柳、茅茨、芦苇、刺槐、玫瑰等当地适宜碱性土壤生长的植物,美化沟谷、边坡等。

实施河道治理。呢麻沙沟治理及杏花村沙沟治理工程已全面竣工,取得了实效,也为丹霞地貌区水土治理树立了样板。在咸水河谷按照呢麻沙沟清理的方式,建设防洪坝体、梯级拦洪坝、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并充分利用充沛的水资源形成湖泊、池塘、瀑布、小桥流水等景观水体,开展水上喷泉、水上娱乐、冰上运动等,与丹霞的苍凉、雄壮相辉映,形成丹山碧水、彩霞云影、光水色、灵动多姿、妙趣横生的佳景。

盐碱荒地治理。利用咸水河的咸水和广阔的盐碱地、荒地和砖厂破坏的土地,进行耕地平整、生态修复,引种海水稻,建成田园水乡,改良土地,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发展农业,为西北地区盐碱地治理与开发做好示范带动。

严格保护规划。制定保护办法,按照国家、世界地质公园的相关要求、标准,实施保护。保护水墨丹霞地质遗迹的原生态,减少人为干扰,以原生态为特色,划定严格的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划定严格的保护红线,留下大自然远古以来的原始状态,留给子孙后代大自然的原始遗产。

六、生态治理的使命担当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土保护区的水墨丹霞景区,要树牢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彰显上游作为。水墨丹霞景区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水土治理上义不容辞,确保一河清水送下游。与黄河上游各地协同保护治理,携手建设“幸福河”

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让绚丽丹霞、美丽景区成为造福一方、造福千秋的金山银山,打造成“资源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生态独特、人文独特、研学独特”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地质遗迹保护,事关千秋大计,五十年、一百年后,对生态和地质遗迹保护以及地质科普的理念更加重要。因此,建设、管理、运营单位要放眼长远,严格保护丹霞地质地貌,担当历史责任,不当历史罪人。

七、地质美学的精彩呈现

水墨丹霞旅游景区项目为甘肃省文化旅游类重点项目和兰州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处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地质研学、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于2021年10月1日,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正式开园运营,成为了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兰州水墨丹霞地貌是黄河流域不可多得的地质遗产和壮美的旅游资源。兰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水墨丹霞的开发、建设、运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之际,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民兴办实事,要体现国企担当,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景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使水墨丹霞景区建成集地质遗迹保护、旅游新业态、科研教育、探险考察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地质观赏景区和兰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聚焦点,打造成兰州市黄河流域治理的先行示范景区。

景区依托丹霞地貌已建成丝路霞光、丝路雄鹰、飞天探秘、九色丹青、丹秀映天、翠峰澜天、丹顶揽胜7个观景平台以及丝路古途景观大门、沙井部落文化广场、沙韵驼铃景观大道以及全长2550米的丹霞栈道。

景区内集商业、休闲、娱乐、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有太空舱、VR体验馆、五分茶馆、丝路驿站、“夺宝骑兵”越野车、德克士餐厅、陶艺馆、特色小吃、景区服务超市、研学教育等服务项目以及《舞马丹霞》大型文化演出项目。杏花村农家乐与乡土民宿项目,让游客欣赏丹霞绝美风光,乐享魅力山野生活。

作为全省重点文化旅游类项目,依托兰州市独特的资源优势,放眼国内旅游市场,培育兰州文旅产业新的增长极,打造兰州文化旅游的新高地,构筑起兰州大景区,让水墨丹霞走出深闺,华丽亮身。

富有活力、特色鲜亮、资源奇绝、美感富足的水墨丹霞,成为黄河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引客入甘,留客在兰”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吸引着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游客走进兰州、驻足兰州、欣赏兰州。

在兰州市的精心打造下,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已经华丽亮身,使“黄河之滨,神韵丹霞”的绝美景区成为西部旅游的新高地,“一带一路”的新地标。

共饮一河水,共奏一首曲。水墨丹霞景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突出生态功能,守护黄河安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协同实施水源涵养、水土流失治理、防洪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围绕生态修复任务,加强景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旅游景区及整个丹霞地貌区成为黄河上游生态治理、生态修复、地质美学开发的典型示范区,为黄河安澜注入清流,为黄河文化添光增彩。(兰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赵家铎)

【责任编辑:蔡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