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质量筑基 绿色转型 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16 09:54

来源:中国网政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品质。近年来,成都市全面推进建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建材使用监管机制建设、建材使用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质量筑基 推动“好房子”建设

加强制度引领,规范建材使用管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建筑行业,提高建材质量水平就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2023年9月,成都市住建局联合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管理规定》,同步上线“建材使用一网通”系统,将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14类建材纳入工程项目使用全过程管理。该规定的出台,明确了供应商和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以及质量检测机构在建材供应、使用环节的职责,确保每一根钢筋、每一方混凝土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把好建材使用质量关,为推动“好房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美好追求。

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行业智慧管理水平

如果说《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使用管理规定》的出台是为建材质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那么,“建材使用一网通”系统的应用,则是为这道防线赋予了“智慧大脑”。该系统以建材质量监管为重点和主线,围绕“监测、监督、监管、发展”四个要点,通过“信息公开、产品溯源、质量管控、行为监督、预警处置、建材归档、统计分析”等全过程“互联网+”监管,实现了建材生产、供应和使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督管理。系统不仅为建材供应、使用提供了展示平台,方便企业选用优质建材,还通过数据赋能,助力政府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从信息公开到产品溯源,从质量管控到行为监督,每一个环节都尽在掌握,有效阻止了不合规建材进入工地,强化了建材使用的质量保障。系统自正式上线以来,截至目前共纳入建设工程项目3386个,建材供应商13128家,建材产品信息4.74万个,收到质量检测结果84.24万条,追溯缺陷建材6批次。这些数据背后,体现的是成都市对劣质建材零容忍的坚定态度。而监管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也正是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要求,落实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任务,成为建材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强化源头监管,筑牢建设工程质量基石

除管理方式数字化信息化升级,在重要建材的生产质量端,也采取措施加强源头监管,强化生产质量管控。以混凝土行业为例,在建设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与稳定。为了进一步加强成都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质量的源头监管,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成都市住建局根据住建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2024年度预拌混凝土(砂浆)生产质量监督检查。为了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成都市住建局聘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检查组,随机对全市72个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进行生产质量检查,围绕企业资质和管理体系、原材料管理、实验室管理、配合比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对照规范要求,逐一进行检查,同时,对搅拌站使用的水泥、砂石、粉煤灰、矿粉等原材料和生产的产品进行取样检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了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督促各企业严把原材料使用和生产质量控制关,全力保障预拌混凝土质量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绿色转型 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成都市也不断探索建材使用的绿色低碳转型。

需求引领,大力推广绿色建材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鼓励建材企业申报绿色建材认证,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绿色建材的应用,指导项目相关主体从立项、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环节把好关,鼓励采购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建材产品,提高绿色建材使用率。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材生产企业取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423张,同比增幅高达95%。绿色建材认证企业覆盖5大类20种产品,其中,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类、涂料及卷材类、塑料管材管件等产品的认证数量居前列,为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如同为城市披上了一层环保的绿衣。

绿色运输,守护蓝天白云

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的推广应用,以及全市推广散装水泥,推进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也是成都市建材行业绿色转型的几项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成都市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有量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混凝土运输车保有量已达1529辆,同比增长96%。这些零排放、低噪音的“绿色使者”,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维护了城市的宁静与清新,更为成都的蓝天白云贡献了力量。

科学推散,促进节能减排

成都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域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使用袋装水泥,积极推广散装水泥,促进节能减排。2024年全市推广散装水泥1494万吨,节约35.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7.1万吨。做个类比,如果家用小汽车按一年耗油一千公升计算,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7吨,那么,70万吨减排量相当于约25万辆家用燃油小汽车行驶一年。

加强绿色生产,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生产和管理环节,成都市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以预拌混凝土行业为例,为推进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产业升级和绿色环保生产,成都市住建局出台了《成都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管理规定》《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绿色生产达标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企业达到绿色生产标准要求,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搅拌站实现无粉尘污染、低噪音生产、废弃物零排放绿色环保要求,监督企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节能减排工作。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建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更为改善空气质量、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展为了人民。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将那些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企业挡在建筑工地之外,让优质建材成为建筑工程的首选,这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庄严承诺;绿色低碳的转型,则是为了建造一个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成都,这座充满活力的都市,将继续在建筑行业坚持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并重的发展理念,在智绿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让城市建筑更安全,让百姓生活更安心,为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和绿色中国战略贡献更多的实践经验。(来源:成都市建设工程材料监督服务站)

【责任编辑:蔡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