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山东省>

“非遗”遇上“z世代”,传统技艺在青岛崂山第二实验小学“活”起来、“火”起来

2024-12-11 09:0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美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当代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传承非遗,筑梦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青岛齐鲁非遗挖掘保护中心主任田清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傅国防,以及青岛市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李文玲走进二小校园。专家们现场指导,学生们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美育与非遗的碰撞,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年级十二班的同学身穿汉服,用充满童真童趣且清亮的声音吟诵《诗经·鹿鸣》,生动和谐地演绎了宾主之间琴瑟歌咏、互敬互融的情景,令人耳目一新。

田清来老师深有感触地回顾了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指出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深深扎根于校园。他展示了泥老虎、虎头帽和工艺品风筝等非遗项目,介绍了它们的独特魅力和背后的故事,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这些传统技艺的魅力。对于当天学校的活动,他认为这样的教育不仅增进了学生对非遗的认识,更让学生们意识到,作为新一代在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瑰宝中所肩负的责任。

对传统木板年画颇有研究的傅国防爷爷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年画知识讲解。傅爷爷从年画的历史源流讲起,逐步深入到不同地区的特色风格,并详细解读了《莲年有鱼》《六子游戏图》和《五业兴旺》这三幅木板年画背后的吉祥寓意。“每一张年画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内容。”傅爷爷强调。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无数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李文玲奶奶手中拿着普通的红纸,一边折叠,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剪纸艺术中的对称、连续纹样等基本构图原理,从最基础的纸张折叠方法、角度选择,到如何巧妙布局图案、预留剪口,深入浅出地讲解剪纸技巧。伴随着李奶奶的生动讲解,几只蝴蝶、兔子便在剪刀的开合间悄然诞生,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大家眼前。现场同学发出阵阵惊叹,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奇妙的剪纸世界中。

“沉浸式”纸上生花,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三位专家的讲解,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浸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中,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

李文玲奶奶穿梭在孩子中间,耐心指导、鼓励每一位学生。同学们围在李奶奶身边,举手提问:“李奶奶,您看我剪得对吗?”“李奶奶,我的对折正确吗?”李奶奶耐心回应:“别着急,静下心来慢慢剪。”“很好,剪得不错!”剪纸结束后,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剪纸的乐趣。

为了表达对三位专家深深的感激之情,孩子们齐唱《采一束鲜花》,用歌声传递心意。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对非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内心深处埋下了热爱和传承的种子。

好课接二连三,以传承涵养学生文化自信

非遗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镌刻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文化沃土。在活动最后,苏元宏副校长对三位非遗传承人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他动情地说:“非遗文化融入校园,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土壤中播撒珍贵的文化传承种子。在现代教育的精心浇灌与呵护下,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汇聚成支撑民族文化巍峨脊梁的参天大树,为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筑牢坚实的根基。”

一直以来,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致力于将非遗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宣传发动、非遗展演、非遗课程、非遗讲座、非遗研学等多种形式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还让非遗艺术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得以呈现,让非遗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实现非遗传承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

非遗,始于历史,千年传承,坚守匠心;非遗,亦行于时代,跨界融合,探索创新。未来,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将持续推进非遗课程,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寻找并体验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把挖掘潜能、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非遗文化的传承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接触、学习、体验中,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李雷)

【责任编辑:王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