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质量打造便民文化圈 实施全民健身顶层设计绘就美好生活
近年来,青岛市把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作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全民健身一张图”智慧体育平台健身器材实现“一图查找”,给市民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着力优化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强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22日,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他们在文化旅游及体育健身方面给百姓带来的实惠。
高质量打造便民文化圈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启动建设,覆盖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便民文化圈服务半径不断扩展延伸,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预约、常态化免费开放。
针对现有市级重点文化场馆面积偏小、设施陈旧、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抢抓城市更新建设机遇期,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相继启动市博物馆扩建工程、市图书馆新馆等多个项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引进全国唯一、全省首家“国字号”水下考古博物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今年6月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坚持建管并重,指导各区(市)对现有的基层公共文化场所进行优化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1个(16处)、文化馆11个(14处)、“青图驿站”104 个、24小时图书馆34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00多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经全省文化站评估定级,全市136处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等级,其中,被定级为“特级站”的有65个,数量居全省首位;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城阳区城阳社区获评“全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社区)。推动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建成城市书房50处,目前,已与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今年,我们继续提升建设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力争再新增30处城市书房,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家门口的“书式”生活。
持续完善“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村记忆”四大博物馆集群;深入开展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推动12家博物馆结对帮扶;在今年全国第五批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海军博物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海产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岛市一级馆总数达到6家。目前,全市备案登记博物馆数量达到144家,其中免费开放121家,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体系。
多元化拓展文化新供给
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多措并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全年策划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少于5万场,目前,全市已开展4.3万余场,受益市民、游客达千万人次。
深化提升“欢乐四季”文旅活动品牌,积极举办2024青岛市广场周周演、2024青岛市乡村原创广场舞大赛、第二届乡村歌手大赛、胶东五市优秀美术摄影作品联展、“为美而来”沿黄高校青年教师青岛写生精品展、“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等展演展览。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组织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场,送戏下乡1000余场,开展“城市音乐角”青岛市文化志愿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75场次。
出台支持举办大型演出和音乐节会的扶持政策,单场最高给予10万元奖补。积极引进张韶涵、林宥嘉、梁静茹、林俊杰、刘若英、周华健等明星演唱会,落地举办“嗨Me”青春音乐节、汽水星球音乐节、谭盾音乐周等大型音乐节会。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审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55场,同比增长104%。目前已举办36场,引流超45万人,票房收入3亿元。围绕演唱会、音乐节配套推出景区、酒店优惠措施和旅游线路,不断丰富“跟着演出去旅行”产品体系。加快旅游演艺业态发展,打造33处庭院演艺,推出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打造全市首台大型户外演艺--360全景秀演《海上有青岛》,截至10月底,两场演出上演519场次,接待观众超21万人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将传统艺术与现实题材相结合,指导创排了话剧《烟火人间》、京剧《弄潮》、音乐《定军山》、相声《我们这十年》、吕剧《图啥》、茂腔《小欢喜》等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群众艺术作品。全市共有2部大型剧目、2部小型剧目、2部小型节目、7件群众文艺作品和6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展演和展览。其中,话剧《烟火人间》荣获“优秀剧目”奖,民乐合奏《老街故事》获“群众艺术优秀作品”。
全方位探索阵地建设新路径
统筹运用全市文旅系统优质资源,结合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创新推出“公园+”文化活动品牌,推动列入2024年15件市办实事,在小麦岛公园、老舍公园、太平角公园、浮山森林公园等地,举办“公园+生活艺术汇”系列活动60场次,嵌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小戏等各种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打造2024首届“青岛里院喜剧节”,聚焦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与黄渤、黄晓明团队合作,依托青岛百年建筑群里院资源,创新传统舞台表现形式,以“一街好戏”为主题,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脱口秀等22种喜剧形态。
搭建多种个性化、菜单式、定制式的文化交流平台,创新群众文化公益培训形式,组织开展市民艺校等夜间群众文化公益培训,聚焦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夜间文化需求和社交需求,在晚上七点后,开设茶艺、香艺、插花、非洲鼓、普拉提等夜间培训课程,“上夜校”已成为岛城年轻人夜生活的新潮流,累计举办3300余场次,培训14.2万余人次。市文化馆公益培训的青年合唱团获山东省群众合唱展演一等奖。
制作发布全市公共文化场所服务电子地图,详细展示市级、区(市)、镇(街道)三级公共文化场所的名称、地址、开放时间、主要服务内容、联系方式等信息。发布重点公共文化活动电子菜单,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知晓率和覆盖面,确保优质文化资源精准送达基层。开展夜间延时服务,组织全市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在今年5月1日至10月7日实施延时免费开放,5月份以来,全市实施延时开放共接待服务648.98万人次。
欢乐四季、文化惠民。欢迎广大市民和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共同观赏文化演艺活动,感受青岛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体验文化活力,品鉴文化魅力,共享美好生活。
全民健身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青岛市首部体育地方性法规《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印发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全市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提供法规政策保障。
将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列入市委年度重点工作和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进行重点视察督导和专题询问。市政府专门成立协调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工作调度和督导,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模范市创建工作成为推动青岛市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市建设的有力抓手。
“全民健身一张图”智慧体育平台全面升级改版,11058处健身场地、3012个健身场馆、90737件健身器材实现“一图查找”,赛事活动发布、健身场馆预定、体育场地导航等功能给市民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体育消费纠纷巡回法庭、体育预付消费领域资金监管服务平台持续发挥作用,体育市场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面升级
市政府连续10年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市办实事,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山头公园整治、公园城市建设。今年,“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国民体质监测站10处、更新健身步道设施373处”,将于11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向市民开放。目前,全市各类全民健身设施达到1.1万余处,笼式等多功能场地800余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3.7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完成 “十四五”国家标准体育公园建设任务,建成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农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持续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能开尽开”“应开尽开”,扩大各类体育场地开放范围,政府所属各类公园、公共体育场馆全部按要求向社会开放。积极协调教育部门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全市常态化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达670余所,占全市中小学校的65%。
修订《青岛市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专项巡检,将9万余件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纳入“全民健身一张图”平台智能管护,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设施使用方法,查看管理单位,更可实现一键报修和智能巡检。今年以来,先后部署开展2轮设施巡检,共计排查健身场地设施8.7万件次。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龄覆盖
部署开展“全民健身进社区”系列活动,以“全人群覆盖、全项目设置、全龄化参与”为目标,遵照趣味为主、竞技为辅、重在参与的办赛主旨,采取“你点单、我办赛”的定制化方式,截至目前,今年共举办社区运动会510余场。持续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冬季运动会、青岛马拉松、全民健身登山节等一批自主品牌赛事,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今年,承办举办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70余场,市级以上比赛超过150项,各级各类群众赛事活动超过2万场次。突出海洋特色,举办帆船周·海洋节、海洋体育大会;突出时尚主题,举办“青岛杯”时尚体育联赛、云上城市穿梭赛;突出区位优势,举办半岛蓝色经济区健身联动、山东省时尚体育联赛(青岛站);突出足球基础,借助打造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各类群众足球赛事超5000场次。连续承办中超、中甲、CBA联赛,成功举办足球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对印尼队的比赛、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亚洲沙滩藤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让更多市民近距离观看高水平赛事。
2024年首次将农村体育活动列入市办实事,举办第二届乡村运动嘉年华暨首届农民运动会,组织“时尚体育进乡村”和“乡村运动进城市”双向奔赴活动;在7个涉农区市开展“一赛联动、两级拓展、十项特色”为主线的城乡群众体育活动。同时,“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青岛赛区比赛、乡村拔河争霸赛、乡村足球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截至目前共举办乡村体育活动108场,持续构建乡村群众体育新格局。
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供给多样
加大各级全民健身骨干培训力度,拓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向,在三大球、冰雪、体适能、时尚体育等项目发力,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500余人次。依托全市5700余处健身辅导站点,经常性开展交流展示、项目推广、公益活动,丰富街道、社区体育生活。
持续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青岛模式”,为3700余名市民进行达标测验。组织国民体质监测“六进”,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截至目前,为7200余名市民进行体质监测,并出具个人体质评定报告和运动锻炼指导建议。发布市民体质状况白皮书,国民体质测定合格以上比例连续多年高于全国水平。
以“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包括专业教练员、运动员、“一老一小”、残疾人,乡村系列等“七大板块”志愿服务活动70余场。组织400名超体重学生夏令营,为2.2万名青少年进行脊柱侧弯筛查。邀请专家面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促健康”科学健身指导公益宣讲103场次,制作并发布健身指导视频50余个。(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