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河长山长共同发力 老茶园飘出新茶香
云间隐丹青,岭上浮香茗。云岭茶园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芦田紫云山脉800多米的崇山秀岭之间。这里群山环峙,云蒸霞蔚,泉甘土赤,茶叶是大自然最为慷慨的馈赠。徜徉于高山原野间,只见茶园里、田间道上,繁花绿叶相映衬,茶树郁郁葱葱、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安溪县芦田镇云岭茶园
老茶园焕新生 水土保持引领绿色发展
“曾经,这里是一个荒芜的国营老茶厂,我们通过水土保持治理,给茶园做了配套设施,并建设成花园式茶园,可以赏花、观光……”安溪县水土办负责人说,该项目是安溪县2018年度和2019年度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之一,通过治理有效控制茶园的水土流失,优化了茶园生态环境,提高了茶叶产量和质量,形成了集茶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安溪县是福建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9个项目县之一,而老茶园的新生是安溪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之一。依托云岭茶园优越的生态环境,安溪县芦田镇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坡改梯综合治理。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梯田工程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艺耕作措施有机融合,辅以坡面水系、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的综合配套,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生态系统。
云岭茶园景观
在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方面,通过改善河流水生态、提升水质与美化自然景观,有效减少入河泥沙量,降低下游洪涝灾害风险,进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居民生活环境。“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侧重茶山、茶园的改造,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通过在坡改梯田面和机耕道种植桂花,在部分梯田田面外侧种植一行地埂植物,增加地表覆盖,以防水土流失,同时改善工程区土壤及水肥条件。”云岭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茶园通过建设生态茶庄、高标准示范茶庄,改变传统的茶园耕作方式,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芦田镇积极探索并总结推广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土流失防治模式,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先进技术、高效施工方法及优质植物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显著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与综合效益。当前,共治理茶园面积195.5公顷,种植地埂植物141546株,行道树1346株,建设生态护坡3150平方米。通过综合茶园建设,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从2685t/km2·a降低到600t/km2·a以下,小流域的水源涵养功能与防洪抗旱能力明显增强,促进茶园生态环境优化,茶叶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亩产预计可增加60多公斤茶青,年可增收215万元,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共赢。
率先推行“山长制” 茶旅融合促振兴
“我们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云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每到节假日,茶园里满是游客。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让云岭茶园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带动了芦田镇文旅经济的发展。
山青才能水绿,固本方能清流。芦田镇是安溪山水茶乡的一方热土,是优质茶树“梅占”的发源地。早年间,由于茶叶价格上扬,导致部分茶园无序开垦,造成茶山生态脆弱,水土流失问题日显突出。为了让每座茶山都有“山长”、有人管,近年来,安溪县率先推行山长制,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山长体系,与河长制形成管护闭环。同时,巧妙地将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除草剂管控、茶园生态修复、矿山生态恢复等关键任务融入山长制与河长制的工作计划之中,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崭新格局,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篇章。
云岭茶园生态
管好山、护好林,涵养水,安溪县全面推行的山长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有自身特色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近年来,芦田镇当地依托扎实的茶产业基础,强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打造茶园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一如云岭般的特色茶园,已成为安溪县重要茶产业基地与旅游观光景点,其森林覆盖率接近80%,被誉为“天然森林氧吧”。当前,芦田镇茶园总面积达2万余亩,采摘面积1.5万余亩,10个村、28家专业合作社融入上下游产业发展,实现年产干茶1000余吨,产值可达8300余万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及安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芦田镇还将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有序开发周边自然景观资源,通过精准招商,让这片秀美壮丽的山水成为造福芦田百姓的金山银山,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供稿人: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