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治沙“功勋树”首次成功引种西藏
从绿意盎然的毛乌素沙地,到雄浑峻拔的青藏高原,相距5000余里的陕西榆林与西藏拉萨,因树结缘。经过数年的接续努力,今年9月,陕西榆林林业人首次成功将榆林治沙“功勋树”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引进到海拔3900米的拉萨山区并大规模推广栽植。目前,以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等为主的常绿树种在西藏推广达12万余亩,其中樟子松栽种面积10万亩,为雪域高原增添新绿,助力世界屋脊生态保护。
时值晚秋,但西藏拉萨的北山造林技术推广示范区,却依旧是草木葱郁,各类树木错落有致、长势旺盛,满眼的绿意与周围光秃秃的荒山裸岩形成鲜明对比。
西藏自治区拉萨北山造林技术推广示范区内,樟子松已经成片成林。马腾 摄
“要做好围栏防护,防止牛羊啃食树皮。同时,有效保障林木水分,特别是干旱期间确保浇水频率和浇水量,并做好树干下部针叶的整形修剪,为苗木枝叶向上生长提供足够养分。”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杨涛正在向当地林业技术人员认真讲授彰武松苗木管护知识。
拉萨南北山地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突出的生态地位,但长期以来,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山体岩石裸露、缺林少绿,土壤以砂粒石为主,含水率低、保水性差,只有零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分布,自然生态环境较差。
为助力改善拉萨生态环境,2018年,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西藏自治区林业科学院具体实施,在西藏拉萨南北山引进试种1万多株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等优良树种,进一步丰富当地常绿造林树种资源,遏制土地退化。
从拉萨北山造林技术推广示范区俯瞰拉萨市区。马腾 摄
“之所以选择樟子松、班克松、彰武松这些树种,正是基于它们在榆林70多年防沙治沙历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等特性特别适合西藏的自然条件。”据杨涛介绍,在项目实施初期,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的几名技术人员都是首次
进藏,大家努力克服身体不适等种种困难,在海拔近4000米的荒山上指导苗木栽植,其中有名技术人员由于身体不适多次晕倒,但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把工作完成好。
陕西西藏两地专家在拉萨苗圃里查看从榆林引种的苗木生长情况。马腾 摄
“几年来,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技术人员多次来到项目实施点,重点围绕苗木栽植、嫁接、管护等方面开展‘保姆式’技术服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沟通对接,确保栽植成活率。”西藏自治区林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格桑曲珍表示,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拉萨北山示范区生态环境旧貌换新颜,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10%提升至50%,“绿”逐渐成为北山的主色调。
拉萨南山造林绿化区,樟子松、彰武松等引种树种长势良好。马腾 摄
拉萨南山治沙片区的变化更为喜人。远远望去,连片成林的樟子松郁郁葱葱、笔直挺拔;半山腰上,管护工人正在对苗木进行浇水。
在拉萨,裸露的河床经过长期风沙肆虐,形成片片沙化地带。作为榆林防风治沙“功勋树”,樟子松在高海拔地区的沙地里同样能够较好生长,有效发挥防风固沙作用。
陕西西藏两地专家交流樟子松嫁接技术。马腾 摄
“当时这些樟子松苗子运过来的时候心里特别忐忑,由于之前没种过这类树种,对于成活率有些担心。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这些树长得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拉萨造林员格桑卓噶说。
“拉萨的沙地类型跟榆林很类似,加之降水分布均匀、极端天气相对较少,樟子松和彰武松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杨涛说道,针对拉萨现有造林针叶树种单一的问题,他们在沙地开展了彰武松嫁接樟子松试验,将嫁接成活率从55.7%提高至92.1%。其中,该区域嫁接苗木栽种时高约1.5米,每年能够长20多公分,最高的已达到了3米多。
几年来,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专家团队还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将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与藏川杨、左旋柳和砂生槐等西藏乡土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同时,组织当地林业技术人员开展彰武松嫩枝嫁接、针叶树育苗、抗旱节水造林等关键技术培训,丰富拉萨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树种资源,提升植被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效能。
“西藏和榆林在生态治理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严重等,很多生态修复技术和成功经验可以学习借鉴,榆林林业专家团队也多次到栽植现场,从造林技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对我们各项造林工作给予了极大帮助。”格桑曲珍表示,目前,西藏正在实施有史以来最大的规模化山体造林的生态修复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西藏林科院将会把从榆林成功引种的树种和累积经验推广应用到今后的绿化工程中,提高西藏国土绿化成效。
“通过现场查看、会议评价,我们认为这个项目有两个重要的创新,一是首次将樟子松、彰武松、班克松等优良树种,从海拔1100米的陕西榆林引进到海拔3650米以上的西藏拉萨,实现大范围的引种成功。第二个方面就是将彰武松嫩枝嫁接技术引进到拉萨,填补了西藏高寒区针叶树嫩枝嫁接技术空白,为该区域嫩枝嫁接繁育提供了技术支撑。”9月27日,在拉萨召开的项目评审会上,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项目评审组组长王锐高度评价了该项目。
近年来,榆林依托70多年来在荒漠化治理、绿化造林等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多次组织林业专家团队深入西藏开展绿化造林服务,将臭柏、北沙柳、沙地柏、紫穗槐、花棒、沙棘、酸枣、紫花苜蓿等,成功引种至西藏拉萨、阿里、日喀则等地区,并开展了高寒地区沙旱生植物引种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高蛋白饲草饲用油菜和聚合草引种、阿里狮泉河两岸冲积洪积扇片沙治理等一系列试验示范工作,共护雪域高原绿水青山。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榆林的治沙经验在西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西藏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交流,力争把榆林更多优良树种和先进科研技术引进西藏,助推提升西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所长高荣表示。(陕西省榆林市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