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长泰径仑溪:治水涵润生态富民 书写乡村振兴长泰答案
龙津溪是福建省九龙江北溪在漳州境内的第二大支流,全长79.6公里,流域面积940平方公里,由北向南贯穿长泰区全境。其支流径仑溪是龙津溪右岸流经枋洋镇的一条小支流,依水托出一处径仑村。
因“北部生态涵养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然,曾经的枋洋镇径仑村开发程度较低,面临河段淤积、河道阻洪的安全问题。当地立足生态富民,依托龙津溪支流径仑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目标展开建设。现如今,这里碧山掩映,敷敷姜荷披萼;清溪萦折,潺潺流过渔家。径仑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长泰答案。
径仑村优美的环境
以水为脉,因地制宜建设生态长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枋洋镇作为漳州市长泰区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立足“长泰北部生态涵养区”定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放眼龙津大地,纵贯南北的龙津溪及其支流呈叶脉状分布,自然河态完整,是形成网络状生态廊道的基础。其中,龙津溪支流径仑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通过打造龙津溪、径仑溪为主的两条生态廊道,着力改善了项目区水系的安全生态景观。
总长8.11公里的实施河道内,为实现保护与修复水域生态环境,项目划定了生态保护岸线蓝线,新建了生态护岸,并通过生态清淤、补植植物实现生态修复。项目修复堰坝1座,有效提高了当地行洪能力。并建立全区河道标识管理系统,加强对河道的规划与维护。同时,打造“鱼塘景秀”生态亲水节点1处、岸顶花池1处,为当地居民带来亲水、乐水新生活。
径仑村河水清澈
如今,径仑溪河道通畅、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生态廊道的建设实现了河道生态工程与民生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水利、生态亲水链条式结合起来,既为防洪抗灾筑牢生态防线,又为助力绿色发展勾勒了生态框架。
以水为引,水系滋润生态经济发展
走进径仑村,入目便是“红花相倚、随风摇曳”的姜荷花田。“免费观赏、自费采摘”的花卉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景观亮点,逐渐成为径仑村的一张旅游新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径仑村姜荷花
走出花圃,就是水上渔村。连片的鱼塘池波荡漾、鱼影交错,靠近塘沿的水面上浮着几排水植网架,其上生长着的蔬菜正迎风摇曳。“以前,鱼塘的沿边小道是狭窄、曲折、泥泞的,时常是杂草丛生。如今,这里变身‘水上公园’,处处是美景,生机勃勃!”枋洋镇径仑村党总支书记王阿东介绍道。随着龙津溪支流径仑溪安全生态水系的建设,现在,径仑村依托“鱼塘景秀”生态亲水节点,在村中新建了观景步道、活动广场、休闲平台,形成供游客观光游览、亲水垂钓、赏景休憩的多功能活动区域。经过整治建设,昔日的鱼塘摇身变成了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打卡点”。
“水上渔村”观景步道
如今,径仑村全力发展“一村一品”,以生态化的光鱼养殖产业带动花卉产业,又以花海美景吸引大批游客参观,群众收入增长30%以上。径仑村依托独特生态环境,打造田园风光式村庄,发展优势农业,助力宜居宜业宜游,既牵动游客野趣乡愁,又实现了“生态、景美”目标,并通过构建了生态、贸易、旅游三方互动产业链,丰富了农村经济结构,助力当地生态经济发展。
以水为本 落实科学治理严抓治水
写好山水文章,守护民生福祉。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良好水生态环境,长泰区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龙津溪及径仑溪项目区全面落实“河长制”,当地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相关热点难点问题,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持河道清洁,协助做好区域内河道保洁工作,推动实现全域全程全民护水治水,绘就“亲水”画卷。
龙津溪和径仑溪污染源主要为居民生活污水、养殖业废水、农田种植业面源污染。为防止养殖业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当地引导养殖户通过生态浮床技术,将水培蔬菜栽植到水域中。利用科学的治理手段,形成独特水域景观的同时,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提升了区域的生态价值。为解决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径仑村实施截污控污及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建立污水处理厂,统一收集、输送、处理达标并排放;同时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完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径仑村以控源截污为根本,内源治理为抓手,优化巩固水资源。
枋洋镇依托龙津溪支流径仑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通过河底清淤、水中净化、岸边增绿等综合举措,有效提升了水环境质量。现如今,龙津溪水环境质量为Ⅱ~Ⅲ类水质,满足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
径仑村
径仑村厚植于当地的生态优势,以安全生态水系工程为助力,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绿色发展之路。青山捧出明景,人类以和谐共生回馈自然,于是山风吹动群花,依水流成渔家。径仑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长泰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供稿人:陈思佳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