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栖息地里的生态警务“密钥”
“看,那在水边觅食的就是白腰勺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是初秋时节,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介绍泉州湾河口湿地候鸟种类情况时的一幕。
这些年来,“鸟中国宝”东方白鹳造访晋江南岸生态公园;“鸟类大熊猫”彩鹮在晋江九十九溪的藕田觅食;“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自2019年起连续现身晋江围头湾;国家濒危候鸟勺嘴鹬和黄嘴白鹭结伴”做客”围头湾:“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在晋江“安家产子”……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来晋江栖息、觅食、越冬。
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候鸟栖息地里的生态警务“密钥”是什么?近年来,晋江市公安局积极联合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以打击、巡护、宣传为着力点,不断强化生态警务的实战能力,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晋江地处滨海地带,湿地资源丰富,泉州湾河口湿地、围头湾、深沪湾及安海湾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每到候鸟迁徙时节,我们都会加大对候鸟活动区域巡护、宣传力度,强化与多部门、多警种协同合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晋江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林江涛说。
晋江市公安局构建起“民警+辅警+义警”全覆盖的基层治理模式,成立了晋江生态义警队,吸纳本地群众加入义警队,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等相关部门和公安民警开展生态巡查、治安防范等群防群治工作。
近几年,晋江市公安局不断推进数智警务建设,让基层警务插上“科技翅膀”。森林警察大队采用“步巡+车巡+无人机巡”的方式,进行立体化、多方位的巡护,组织开展清网、清夹行动,对重点水域、湿地等候鸟栖息地和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域进行巡护,根据鸟类迁徙季节和种类变化及时调整重点监测区域警力部署,全时段、全过程守护“候鸟生命线”。
今年3月25日,晋江市公安局围头海防所民警在围头湾巡逻时发现一只受伤的大鸟。派出所立即联系森林警察大队,将受伤的黑脸琵鹭送往野生动物救助站救治,经过悉心照料,鸟儿很快恢复了健康。
“目前正值候鸟集群迁徙时期,也是乱捕滥猎滥食鸟类等野生动物情况的高发期,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候鸟的关注度与爱护……” 晋江生态警务微信群里,森林警察大队发出预警信息。
晋江市公安局将“生态警务”触角延伸至每个村社、警务室,建立“晋江生态警务群”,及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常态化组织民警、辅警、义警“三支队伍”开展涉生态领域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学习。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广泛吸纳护林员、河道专管员、老党员等力量,组建1名生态警长+N名社会力量“1+N”的生态环境普法宣传队围绕森林防灭火、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高频次开展普法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
同时,该局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设立警示牌等形式开展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对候鸟迁徙地附近居民开展走访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进一步增强群众爱鸟、护鸟意识,营造爱鸟、护鸟的浓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到保护候鸟的队伍中来。随着群众动植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仅去年民警就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救助了60余只野生鸟类,其中不乏有勺嘴鹬、黑脸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良禽择好生态而栖。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晋江市公安局根据候鸟迁徙时间、飞行路线、重点区域,深入开展排查整治,深挖线索,严厉打击候鸟交易各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密织“群治网”,发挥“林长+森林警长”和社会力量积极作用,拓展“排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从源头上清除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安全隐患。
该局延伸“打击网”,加强源头治理,广辟信息收集渠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发挥各部门职能,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保护生态资源工作合力,同步同频联勤联动,推动生态资源保护由“各管各”向“一起管”转变,实现终端发力、末端见效。
晋江市公安局还充分发挥森林警察专业警种打击和辖区派出所即时反应的优势,紧密结合全市生态资源违法犯罪特点,坚持专项行动与常态打防、严打整治与整体防控相结合的方式,突出破案攻坚、重点督办,经常性组织开展“昆仑”、“清风”、打击非法狩猎等系列专项行动,严打涉候鸟交易各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以来,晋江市公安局共破获涉及鸟类的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收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鸟类一批,坚决确保候鸟迁徙安全,也实现了“办理一案、警示一片、守护一方”的工作目标。(供稿人:庄凌龙 林晓兰 谢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