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精彩落幕,成都续写公园城市大美诗篇
成都对于公园城市的描绘,仍会不断落笔、妙笔生花。后世园,新精彩,值得期待。
10月28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迎来闭幕日。在回望与不舍中,我们与一场为期186天的国际盛事,徐徐道别。
成都,为世界呈现了一场具有国际水准、彰显中国特色、体现巴蜀风韵的园艺博览盛会。成都世园会,成为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建设成果的绝佳窗口,也成为中国坚定践行生态文明的最新案例。
一座“后花园”
承载成都人生态福利
世界园艺博览会,被誉为花卉园艺界的“奥林匹克”。自1999年昆明首次举办世园会以来,我国已相继在沈阳、西安、北京、扬州等城市成功举办多届世园会,每一次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新近的主角是成都。
186天会期中, 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来到成都、来到世园会,欣赏全球园艺的精华、体验公园城市的魅力,留下了美妙难忘的记忆。
除了记忆,成都世园会更留下丰富的生态遗产。
“一主四辅,五园同辉”。成都世园会设东部新区主会场,同时增设了温江川派盆景、新津现代农艺、郫都花卉苗木、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4个主题分会场。“一主四辅”空间布局,在世园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成都丰富的生态资源,需要更大空间来展示,成都的独特竞争力,也配得上这场“五园同辉”。
特别是占地3633亩的世园会主会场,不啻于是对绛溪河生态走廊的“点睛”,成为东部新区人身边的绿色园林,也成为成都人的“后花园”,增厚了2000万人的绿色福祉。
就是如此,世园会会为举办城市留下生态遗产。从昆明到北京,从西安到成都,生态遗产惠及城市、惠及市民的鲜活案例一再上演。
昆明世博园,至今是昆明的响亮名片,发挥着长效效应。北京世园公园,常成为草莓音乐节、国际花园节等“主场”,为北京市民带去欢乐。
成都世园会渐远,而世园会主会场,锦云楼璀璨如昨,绛霞湖碧水依旧,国际园洋气依然,国内园典雅不改……满眼都是绿色,满园都是生机,处处皆有趣味,其生态魅力、文旅活力,将陪伴成都人的生活日常。
一个理念
借世园会更深入人心
二十余年来,世界园艺博览会与中国“牵手”,适逢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化的高速列车疾驰而来,“大城市病”似乎不可避免。“药方”,该向何处寻?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渐成可持续发展共识。由理念而行动,从共鸣到共行,离不开探索者、先行者。成都的答案和行动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公园城市建设。
举办世园会,是花卉园艺与公园城市的一次对话,也是中外游人与公园城市的一次亲密接触。
倡导绿色生活的世园会,与公园城市理念内核相通。申办世园会,彰显城市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举办世园会,又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成都世园会以“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为办会理念,系统编制了《低碳管理方案》,开创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创办60多年来的先例。“绿色低碳”原则贯穿于筹备、建设、运营等全过程,落实于建筑、能源、科普等各方面,让成都世园会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平台和窗口。
成都世园会主入口中央矗立的三片“花瓣”,你能想到竟是“雨水收集神器”,可以每年收集雨水量约2500吨,满足园区2公顷绿地的日常浇灌吗?还有主展馆,以分散空调和引入湖面新风等形式,节约能耗相当于30个家庭的空调年能耗量;而在低碳花园驿站,设置有顶部光伏板,提供送风降温、手机充电等所需能源。成都世园会,非常具象地向世人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零碳”举办世园会,只是成都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且看今日成都,地下空间里,每天数百万人乘地铁出行;天府绿道上,各类零碳“骑士”“行者”交错而行;车间厂房里,风光水电清洁能源转化为新产品;市井生活里,旧物回收等循环经济深入人心。
世园会的举办,让更多人认识到,公园城市必须是将生态、生产、生活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理念认同,才更有行动自觉。
一种动能
让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
一次国际盛会,就是一次发展机遇。以世园会为契机,成都“办会、营城、惠民、兴业”,将国内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
营城理念,让城市发展后劲更足。成都白纸作画,兴建世园会主会场,不仅更新了东部新区核心区域面貌,而且“不规划任何一个后续不能使用的建筑”。在成都世园会闭幕后,主会场将与三岔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并形成城市的公园配套,场馆建筑和配套设施将转化为公共服务建筑或产业孵化基地,在完善城市功能、承载产业布局、创造消费场景、优化城市环境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如,主场馆综合服务馆连同前导广场将作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持续对市民公众开放,锦云楼将转化为西蜀古典园林博物馆,植物馆将转化为“绿色研发及展销中心”,天府人居馆会成为川蜀民宿体验群等。
消费场景,让经济内生动能更强。有消费市场的活跃,才有经济流通的潮涌。促消费,有“场景”才有“钱景”,有“人气”才有“商气”。成都世园会,累计举办园艺展览、花艺展示、园艺竞赛及文艺活动超过3000场。逛园艺、品美食、看演艺……层出不穷的消费场景,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参与。仅国庆大假期间,成都世园会就接待游客118.74万人次,促消费效果明显。
文化互鉴,让城市开放动能更强。世园会搭起了人文交流的桥梁。蒙彼利埃、菲尼克斯、清迈等众多的成都国际友城,派出代表团来蓉参会;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代表团来蓉,与成都企业就深化贸易、经济、工业等关键领域合作展开交流。以开放促发展,文化交流互鉴的舞台上,经济是不可或缺的“角儿”。与国际城市精准匹配供给需求,有助于将优质的国际资源要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进入后世园时代,如何让动能延续、持久?新的谋划已经开始。10月22日,成都东部新区邀请成渝德眉资优秀导游(讲解员)、国家金牌导游、天府旅游名导、成都自媒体达人导游、小语种导游代表等百余名导游开展专场推介交流活动,探索后世园转化新路径,深化合作共赢。借鉴兄弟城市经验,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等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将发挥更大综合效能。
世园会落幕,但其遗留的成果、传播的理念,将助力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与北京世园会一样,城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的步伐不会停歇。成都对于公园城市的描绘,仍会不断落笔、妙笔生花。
后世园,新精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