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生活在成都 创业在新谷

2024-10-25 08:56

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谷国际中心全面建成 摄影 王瑞林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在成都金融城核心腹地,毗邻成都金融城双子塔,深耕科技孵化事业的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迈进科技孵化创新之路的“而立之年”。

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都,再添“国家级”科技孵化新名片:今年,天府新谷历时三年打造的高质量科创载体“新谷国际中心”全面建成,16.6万平方米科技孵化高质量载体拔地而起,成为“新谷系”强化创新策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核心的高质量平台。

昨日,成都市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此,我们将专注科技孵化事业三十年的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作为此次“园区观察”的视线之一,其核心是聚焦一个集聚千家科技企业、园区年产值50亿元的“国家级”老牌科技孵化器,如何在新时代下探索标杆孵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带着这样的观察视角,连日来,我们走进天府新谷,寻求老牌科技孵化器的创新基因,探索在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之间的创新与行动。

国家级孵化器“上新”

新谷国际中心全面建成投用

成都金融城,科创新地标。

入夜的城南天际线,成都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全面建成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新谷国际中心”,“披”上科技感十足的光彩“外衣”,全线亮灯,成为城南创业新地标。

2021年4月,天府新谷启动高质量科创载体“新谷国际中心”建设;历时三年,2024年,16.6万平方米科技孵化高质量载体拔地而起,项目全面建成投用。

今年,天府新谷科技孵化事业进入发展的第三十个年头。“新建高质量载体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高质量孵化器。”新谷集团董事长王明新表示,随着“而立之作”的新谷国际中心建成投用,天府新谷全面启动打造标杆孵化器,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三大支撑平台”,加速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老牌国家级孵化器中“长”出来的全新科创载体,从载体设计到产业形态规划,瞄准的都是一个关键词:高质量。

据悉,新建的16.6万平方米高质量科创载体将瞄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企业集群,特别是支持颠覆性科技成果、硬科技企业的孵化转化,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生态。

企业满园,创业人满园。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孵化器,打破“千园一面”的创业园区刻板模式,以创业人需求为尺度,天府新谷构建的“一环一圈一带”创业社区场景全面呈现。

生活在成都,创业在新谷。眼下,天府新谷已聚集上千家企业万余名创业者,园区年产值50亿元,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逾200家。随着16.6万平方米的新建科技孵化载体投用,届时,天府新谷创业社区载体面积将达53万平方米,聚集创新创业者将达到2.5万人规模。

连续九年蝉联国家级A类孵化器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创新丛林”

一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园区,创新土壤之上,“产出”如何计量?

连续九年!蝉联国家级A类孵化器。“九连A”的背后,是一片创新孵化的硬核“创新丛林”——连续九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A类)孵化器,天府新谷园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已逾2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培育50余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上市挂牌企业100余家。

而立新谷,瞄准打造标杆孵化器,聚焦未来新兴产业,一大批瞪羚、雏鹰,以及专精特新、高企在此走出实验室,迈向经济主战场。

他们为什么选择“栖息”天府新谷?在天府新谷·开普勒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器(简称“KeplerJAl”),我们找到了答案。

“对未来产业的理解,能在这里达成共识。不仅如此,这里做什么都‘快’!”谈及留在成都布局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器的原因,开普勒人工智能应用孵化器负责人郭乐林脱口而出。在他看来,深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本就是“摸黑”探索,少不了“折腾”。然而,天府新谷给予他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创业者们的支持与信任,让他们“一拍即合”,坚定地选择在天府新谷启动人工智能孵化器建设。

眼下,还没全面投运的KeplerJAl,已经和国内外10余个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机构、团队开展对接合作,不到3个月,入驻席位已几乎“满员”。

从探营新谷到落户安家的“一拍即合”故事,不止于KeplerJAl。中国孵化器发展30余年,在《中国孵化器》杂志主编、上海众创空间联盟理事长范伟军看来,孵化器发展已走到一个拐点,“即大浪淘沙期”。作为中国科技孵化事业的“老兵”,天府新谷正在探索聚焦城市优势产业领域,精准打造兼具项目孵化、企业服务双重能力的“标杆孵化器”,“这将是面向高质量发展命题的重要破题口。”

“聚焦成都本土优势产业资源,我们将在园区因地制宜地打造一个定向于智能制造领域的高质量孵化器。”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制造孵化器预计将在年内启动建设,将整合概念验证中心、高校院所创新中心、中试平台、投资基金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等资源,为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孵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与企业共生的“家园”,可在天府新谷“孵化丛林”里50余家专精特新、超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中窥见一斑。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共生“家园”模式的代表之一。

去年,古河云凭借数字技术护航成都大运会场馆这一案例成功出圈,古河云科技为凤凰山体育馆量身打造的“开河”数字化云支撑平台,在大运会期间备受关注。“我们通过集采集、分析、预警、决策、处理功能于一屏化管理,助力场馆降本增效。”古河云科技负责人分析道。眼下,“开河”数字化云平台技术已经在凤凰山体育馆、深圳广电金融中心、江苏泰州文体中心等50余个场馆实际应用。

“新谷服务”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

“全球创新、标杆孵化”而立新谷再出发

从天府新谷创业起步,随着体量增长,从园区7号楼“搬家”到10号楼,“没有测试信号空间的情况下,园区主动为企业开放测试场地,腾出户外空间创造场景,为我们相控阵天线信号测试等研发工作提供支持。”对于园区在企业发展中的助力,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成军有感而发。

在天府新谷,大到智慧园区数字化管理,细到企业上下楼到上下游的打通,或是全天候共享测试空间的全面开放……一个创业社区就是一个“万人级”创新场景验证中心,企业不出园区,就能置身于创新转化从0到1的应用验证场景。

在园区8号楼,常年保持着7个热线接听座席的“新谷400”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每个企业诉求,都确保首问解决,最快办结。”

“看得见”的企业服务网络,与“看不见”却覆盖企业孵化—转化—产业化全路径的要素供给网络,架构起了“新谷服务”金字招牌的科技孵化服务内核。

以金融活水,润泽创新雨林,持续优化“孵化+产业+金融”创新转化生态圈,天府新谷和成都农商银行合作的新谷“孵化通”金融服务产品,已为园区数十家企业提供了2亿元创业融资。

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面向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需求,搭建与之相配套的创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天府新谷探索成立“创保合伙”模式,以保障创业成功、创业持续为宗旨,为创业者构筑创新创业路上的“防风林”。

“瞄准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于融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我们将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三大支撑平台’建设,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天府新谷将建立早期技术的发现、验证、孵化机制,探索“孵化+产业”模式;在科技金融平台建设方面,除了形成科技投融资机构聚集园区之外,还将提质“孵化通”科技金融服务金融池,通过金融赋能,破解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在国际合作平台方面,天府新谷“新航程-从新到新”活动今年全面启动,并于今年4月23日“驶”入新加坡,带领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组团”亮相,连接新加坡活跃的生态“系统桥”,促进资本、技术、市场联姻。依托天府新谷十年专注搭建的亚洲网、美洲网、欧洲网“三网两跨”体系,打造聚焦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促进更多创新项目本地转移转化。

当下,北京、上海、青岛等多个城市与时俱进地启动培育“标杆孵化器”“高质量孵化器”计划。打造标杆孵化器,三十而立再出发,天府新谷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让更多科技创新迸发涌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朝着“全球创新、标杆孵化”的方向坚定前行。

小松/文

原标题:生活在成都 创业在新谷 来自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园区的一线观察

【责任编辑:尤自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