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扎实实施劳动教育中培育时代新人
高中劳动教育特色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探索是一个不断系统化、创新化的演进过程。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导向,以切实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效能为价值旨归,构建“一心+二育+N课程”的高中劳动教育特色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劳动教育内容,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
以兰文化为底色,开启劳动教育之路
学校以“兰文化”为底色,让追求君子人格——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与理想人格——成为校园风尚。一是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美化校园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志愿劳动,在家、校、社会的协同中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二是把先进劳模典型事迹引入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劳模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袁隆平、王进喜、郭明义等劳模成了同学们追逐的最耀眼的“星”。三是计划编写劳动课程的校本教程,为劳动教育系统化开展做好筹备工作。当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劳动意识就根植在学生心中。
以容文化为支撑,丰盈劳动教育之花
学校劳动教育呈现多元化、科学化的特点。立足学科融合,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渐成体系。学校开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相关课程,并在国家课程中寻找劳动教育元素,渗透劳动教育。
以学友文化为羽翼,创新劳动教育之果
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结合劳动教育,学校以“校园农趣园”作为劳动教育载体,设计种植劳动内容,作为劳动社会实践的补充。从而让学生对农业形成正确的观念,在劳动中体验生活乐趣。在劳动技术与生活课程群中,已开设《汽车发展与构造》、《建筑欣赏及住宅设计》、《拼装DIY无人机》等10余门课程;最大限度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科教融汇;技术改变生活、科技幸福人生。学校依托区域特色产业修建汽车主题特色馆室,将汽车的生产实践教育与通用技术课进行统筹,形成包含汽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汽车动力系统、电路系统、控制系统的学校独特的汽车校本课程。此外,激光雕刻、木工制作、物联网设计、3D打印与创新设计、新能源利用、美食烘焙、水火箭的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还有机器人、纸工艺等社团活动,都是高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每届的校园技术节都是播撒科技创新与劳动创造种子的良好契机,感悟技术的魅力和力量,展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迈向智创精彩人生的舞台。
产教融合;格局要大,眼界要宽。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建劳动实训实践基地,与华晨宝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工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化工大学、金杯汽车技师学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教育基地合作,构筑“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创新劳动教育”的模式,形成学生培养双驱动。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努力为具备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多样化特色教育。学校将劳动教育特色建设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实现了系统化劳动教育实践的新样态,形成“一心+二育+N课程”的劳动教育特色培养模式。
“一心”即劳动思想认识,包含校园劳动文化创建、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卅五德育特色系列活动和生涯规划课程四方面。
“二育”即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专项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又分为创造性劳动和基础性劳动两个层级,分别对应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校本课程及社团创造性劳动、学科创造性劳动三方面和校外志愿服务劳动、节假日孝亲劳动、平日家务劳动、公益服务劳动、校园分担区清扫、教室清洁与规范化六方面。专项劳动教育覆盖校园技术节、家长百种职业进校园、实训基地参观、农场农业劳动实践、主题参观研学五大领域。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N课程”即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学科融合课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通用技术校本课程、创客教育特色课程。
学校在二十几年的基础性劳动教育和创造性劳动教育的探索实践中逐渐明晰并确立了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校”的定位,并被评为“沈阳市素质教育突出贡献单位”、“沈阳市科技教育特色发展项目学校”。2021年以劳动教育为特色被评为“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2022年被评为首批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持续擦亮卅五新时代劳动教育这张名片。
未来,学校还要点亮火花找创意。其一,心中有方向。将如何打造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使其不断地与科技、信息、智能、社会发展相契合作为重点,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观世界,博闻通达;以家国情怀济天下,博雅厚德;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博学明道。其二,行动有抓手。学校将积极探索新高考形势下的课程建设模式,做好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课程这个劳动教育的重头戏,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其三,落实有效果。在劳动教育中认知是基础,体验是关键,要不断创新实践的载体,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有效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