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时楼镇:“跨村联建”蹚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近年来,单县时楼镇党委把“跨村联建”作为破解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的重要抓手,与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体谋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联建各村的资源、产业、生态、文化、地理等优势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逐步形成组织联建、产业联营、资源整合、治理联抓、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跨”出组织创新的党建引领,“联”出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
打造先锋队伍,抢抓发展机遇。为了破解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后备力量分布不均的问题,时楼镇通过回引、培育、帮带等措施,打破原来的“本村人管本村事”的固有模式,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一是实施回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行动,设置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合伙人等岗位,每年向在外人才集聚地发布需求“榜单”,从时楼籍返乡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进行优选人才到村任职。二是扎实本土人才培育储备,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流,通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致富带头人队伍、大力培训本土电商人才、内引外联人才支持”四大举措,充分发挥片区内在外能人资源丰富的禀赋,用好能人牌,奏响产业曲。目前,片区内5个村回引5名农村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任职,储备村级后备人才25名。三是推行“N+1”精准结对导师制,从镇机关、村“两委”干部中精准选配1名培养导师“一对一”帮带,每月定期组织“归雁”进站培养、跟班学习,紧紧围绕传授岗位业务、参与村级治理、发展村级产业、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纠纷等“N项”重要村务,帮助村级后备干部快速成长。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解决生产要素散、产业发展难等问题,时楼镇跨村联建示范片区以“联合党委”扩大基层“朋友圈”,立足资源优势完善联建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串联徐集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时油坊村佳禾智慧田园、郑新庄村粮食种植基地等,推动跨村“党建链”带动“发展链”。一是找准定位,挖掘地域价值。深化“党建引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按照“跨村联建、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选定食用菌、绿色果蔬采摘、辣椒种植腌制等农业产业为重点,走区域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道路,全力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片区”。二是集中规划,提升规模效益。在片区内推广郑新庄村、徐集村在土地规模化种植方面的先进经验,引导片区内各村进行土地流转,截至2024年上半年,片区内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片区对2000余亩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和规划,集中连片种植食用菌、绿色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同时通过集约化经营,降低管理、运输、销售等成本。三是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带动产业升级。与山东丙宫食品有限公司、菏泽福臻酒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发挥企业联农带农的作用,延伸链条,做强食用菌、葡萄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的同时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健全乡村治理,服务保障民生。为解决乡村治理中力量分散、条块分隔、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片区通过探索村级组织体系优化重塑的路径方案,打破行政村壁垒,推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融合提升。一是健全党建网格化,搭建“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群网格员—联系户”四级组织架构,根据“地理”“楼宇”等情况科学划分55个网格,配备273名网格员,明确6项党建网格承担事项内容,用精细化服务精织一张大网,实现基础要素的精准动态管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二是畅通说事议事渠道,采用线下“上门说”“集中说”和“线上说”的形式引导群众畅所欲言,动员片区群众积极参与村里大小事务,共商共议,共建共治,让更多群众的“金点子”变成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让片区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三是推行文明实践树新风,片区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以“议事、学习、奉献”为重心,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爱心服务、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实践什么、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以来,党员志愿者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5次,共办理民生实事25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个。
跨村联建为着力破解村庄分散、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时楼镇积极推进“跨村联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按照“打造先锋队伍、发展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整合,以党建引领联建村组团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创新设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实现由一村“独唱”转向村村“合唱”。(单县时楼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