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山东省>

济南高新区三十多年来风雨兼程 追“高”逐“新”,勇立潮头奋楫争先

2024-10-12 08:3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建设作出战略性部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的济南高新区,三十多年来风雨兼程、追“高”逐“新”,成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排名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优异答卷。

成立以来的这三十多年,济南高新区“主引擎”的作用加快放大。30多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600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00多倍(320万元-17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20%—50%。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对全市经济大盘形成有效拉动。济南高新区“主阵地”的优势持续叠加。当年的济南高新区仅仅是一块“试验田”,如今已集聚国家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五大国家级战略,成为高质量发展红利和机遇最集中的区域。济南高新区“主力军”的队伍发展壮大。建区之初,全区只有58家企业,现在已集聚8.9万余家企业,市场主体突破14万户,各级各类人才达39.63万人,上市挂牌企业占全市47%。

坚持抓项目、强产业,实体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济南高新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稳增长、强后劲,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比亚迪半导体、浪潮科技园、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等省市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投产,弗迪电池、临工重机成为产值破百亿的招商引资工业企业。今年1-8月共策划储备项目213个、总投资1636.1亿元,15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97.5%,超时间进度30.8个百分点。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扩量提质,规模达到4100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约占全市的60%;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崛起,规模达到1800亿元,交通及工程机械、激光装备等细分产业居全国行业领先位置;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成势,规模近1000亿元,综合竞争力连年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成立未来产业联盟,谋划“3+X”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型工业软件、第三代半导体、细胞与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布点、成链、建群”,量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通信、测量、计算”链式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卫星制造、平台建设、场景应用等全环节加快贯通,15个集群入选全省未来产业集群。

坚持搭平台、育主体,科技创新策源力不断释放。济南高新区始终坚持向创新要活力、向科技要动力,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6%,R&D占GDP比重达到6.79%。高精尖技术加快突破。累计牵头斩获10项国家科学技术大奖,2023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十大提名成果中济南高新区独占其四,量子通信技术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小分子创新药、植物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落户济南高新区,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总数达395个,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8家,科研载体供给能力不断增强。高活力主体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3年间增长近110倍(1991年时22家),达到2400余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省级瞪羚企业2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700家,近三年平均增长超20%,数量居全省开发区首位。

坚持强基础、优品质,资源要素承载力不断提升。聚焦高水平产城融合,大力推动“中、东、北”三大片区特色发展,城市功能形象加快蝶变。中心区正在提档升级“中央科创区”。中心区是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起点,也是全区未来发展的“大本营”“根据地”。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区的人均GDP已超过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很多区县的规模。济南高新区正在这里实施总面积1.5万亩的三大单元城市更新,提档升级中央科创区,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双创”高地。高新东区正在精心打造“公园里的科技城市”。高新区从2005年开始代管这片区域,去年济南高新区将管委会迁址至此,把高新东区定位为“再造一个新高新”的主战场,按照“1348”的空间结构对其进行全面塑造。目前,全国首条云巴环线、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高新实验中学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各类资源要素正在高新东区加速汇聚。高新北区正在谋划构建“现代产业集聚的国际航空城”。高新区从2016年开始代管这片区域,济南高新区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当时的一片荒凉发展为大中型企业聚集地。如今,1300余家企业、4.2万企业员工在此发展,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小清河主城港片区、黄河国际生态港等项目加快建设,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门户。

坚持破难题、闯新路,改革开放驱动力不断迸发。高新区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济南高新区始终将“关键一招”抓在手上,有效激发全区发展的活力动力。济南高新区的体制机制越来越优。立区以来先后实施六次改革,201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和全员聘任制;2020年再次刀刃向内、精兵简政,近几年又对部门、园区、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进行优化,广泛调动全区上下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工改20条”等重点领域改革,全区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营商环境更加优质。济南高新区的开放水平越来越高。随着综保区、自贸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的落户,济南高新区陆续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国家级开放载体,连续两年入选山东省外贸新业态特色园区,建设全国首个激光产业全球保税维修中心,保税维修业务规模居全省首位。去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088.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0.4%,外贸企业增加至1500余家,外资企业突破500户,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

坚持办实事、惠民生,宜居宜业吸引力不断彰显。济南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之本,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占比连续5年保持80%以上,用一个个“小目标”串起“大民生”。就业服务持续优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连续3年保持增长,连续12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济南高新区位列2023年度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1位。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在全国率先启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区管校聘,先后引进、培养17名“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保持全市前列,“高新教育”品牌叫响全国。今年,济南高新区启动教育设施三年建设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14个,其中4所学校于9月份已建成并达到使用条件,新增学位5400个,有效满足教育需求。医疗资源提质扩容。过去济南高新区是区级医院、三甲医院“双空白”,近三年,高新东区医院开诊运营,结束没有区级医院的历史;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东院区等4家三甲医院、2家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项目先后落户济南高新区,实现“从无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抓作风、提效能,管党治党引领力不断强化。济南高新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锻造坚强基层组织。从1991年建立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机关支部),到现在的1854个基层党组织,济南高新区始终大抓基层、抓实基层,实施基层党建“强引领·促发展”七大专项行动,推动实施177个社区共建项目,建成新兴领域党群服务阵地65处,建设“一纵一横”楼宇党建示范带,商圈党建、产业链党建、“两企三新”党建等工作亮点频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建设过硬干部队伍。创建“‘新’星之火”党员教育品牌,开展“新+”系列党员教育工作,系统推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持续纠治“三甩风、畏难风、躺平风”,大力倡树“敬业、专业、乐业”工作导向,不断巩固“能上能下”选人用人机制,全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抓牢抓严作风建设。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和专项监督,健全完善纪检监察体系,建成海右清风文化科创联盟、廉洁文化科创作品研发中心,全区一心为公的清廉底色更加鲜明。(王鲲鹏)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