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地方政务> 山东省>

威海市多要素集成促进专利转化运用

2024-09-26 14:5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专利的转化运用则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威海市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要素市场、配套服务体系,有效激发了专利转化运用的内在动力,近三年来已转让许可共4383次,受益企业达1418家;在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上备案169件专利产品,销售额达到88.8亿元,总产值达到129亿元,专利产业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强化政校企一体协同,公共服务供给丰厚

加快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大公共服务红利供给,专利转化运用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印发威海市《关于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的若干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修订出台《威海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新增对知识产权运营支撑项目、拥有专利密集型产品的企业等资助项目。组织全市高校、企业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家入库、精准匹配等工作,已100%覆盖高校存量专利盘点;遴选优势企业纳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为转化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搭建校企专利转化直通车。组织哈工大(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设立协同运营机构,激活大专院校“沉睡专利”从“书场”走向“市场”。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受让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169次。三是搭建专利交易服务平台。引导社会机构搭建专利交易平台,开设高校院所专利专栏,共享专利交易信息12000余条,面向中小微企业转移转化,打通转移转化供需通道最后一公里。

创新转化对接路径,供需匹配通道贯通

一是探索开创转化运用新模式。全省首推“非独占、一对多、免费用、再转让”的开放许可新模式,鼓励高校、企业、产业“专利池”托管单位向全市中小企业免费开放许可或转让,全市已发布309项专利实施开放许可,其中达成“一对多”实施许可29项。二是收储设立转移转化专利池。依托电子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收储发明专利700条设立专利池,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实施专利池免费开放许可、转让,为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聚势蓄能。三是靶向服务精准匹配专利包。发挥社会机构专利交易平台作用,征集260余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需求加工分析和精准匹配,形成行业共性技术专利包,促进109家中小微企业吸收应用。近日,成功促成济宁学院500万元将该校“一种多场耦合干燥系统及干燥废水处理工艺”发明专利转让给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

厚植转移转化土壤,转化要素驱动活跃

一是厚积专利转化资源。省内率先编制《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规范》地方标准,与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建立首批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5家,助力校企协同攻关,产出和布局符合产业需求的高价值专利数量持续攀升,截至7月底,今年全市发明专利新增授权1173件,同比增长30.5%;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550件,同比增长23.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5.88件,居全省第6位。二是高频组织联姻活动。成立“威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威海市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深化与哈工大、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组织举办“政校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研讨会、转让对接洽谈会、路演对接等活动10余场次,促成2000多件高价值专利技术在威海落地生根。三是涵养精准赋智环境。建立精准帮服团队,采取省局指导、市局靠前、县局下沉的方式,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服务万里行等活动,全程跟进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工作,从材料准备、办理流程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同时,近三年开展“威知讲堂”知识产权公益培训50多个专题,培训7800多人次,培养转化运用骨干人才,提高了转化运用能力。(普丹 陈灵通)  

【责任编辑:王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