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再出发|这里珍藏着不朽的南泥湾精神
编者按: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举办的“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南泥湾,展现当年三五九旅进疆沿线各省区自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的巨大变化,记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砥砺奋进70载的壮丽历程。
初秋的南泥湾青山环绕,鸟语阵阵,稻香四溢。
8月13日,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气势恢宏的开荒战士雕塑,醒目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标语、立体生动的劳动场面……大量历史文献、图片、劳动工具及部分劳动成果,让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情景、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等,跨越时空重现。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占地面积为11345平方米,展陈面积7100平方米,展线长1120米,分为上下两层6个单元以及序厅和尾厅的部分,集中展示了军民大生产时期的场景风貌,还原了大生产运动及三五九旅边开垦边练兵的场景,全面、客观展示陕甘宁边区‘以农为主,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运动。”南泥湾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邵延惠介绍说。
据了解,自1965年以来,当地一直非常重视南泥湾革命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2021年7月,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建筑为二层框架结构,外观呈黄土窑洞形态,象征着延安革命精神。
纪念馆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主题,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主线,通过全面展示留守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和工农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的巨大贡献,突出展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这张照片中的小女孩是小吴萍,是三五九旅四支队供给处吴成恩的女儿,那会儿只有7岁,当时很多成年人每天能纺两到三两线,但小吴萍每天却能纺一两多线。”邵延惠说,小吴萍是陕甘宁边区最小的劳动英雄模范,她的事迹也让大家倍受鼓舞,开荒、纺线的劲头儿更足了。
据了解,当时三五九旅开创性地组织了干部家属生产组,家属小组按其特长,各尽所能,开辟了纺线组、做鞋组、织布组、搓麻组等。家属们携儿带女聚集在生产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劳动竞赛,涌现出了许多干部家属的生产模范,也涌现出了小小生产能手。小吴萍正是这一时期涌现的纺线能手。
除一系列人物事迹外,在展馆内,从“窑洞草房好军营,茅草床铺软腾腾;三尺厚雪绫罗被,茂密森林好屯军”,到“早上吃了四个菜,午饭又吃油炸糕,大米饭,米线馍,我的生活改善了”等字句,清晰展现了三五九旅战士们在南泥湾留下的奋斗路径,这其中脉脉相承的南泥湾精神,也如鲜红的旗帜一般,始终飘扬在“后继者”们的心中。
“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三五九旅战士们通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作为文博人员我希望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继续传承下去。”邵延惠说。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如今,这首扣人心弦的歌曲持续在纪念馆内传唱,在南泥湾鲜花遍布的河谷里传唱,一代代南泥湾人主动接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成为南泥湾精神的传播者、见证者、传承者。南泥湾精神这抹红色文化也在岁月中沉淀得更为深厚,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也成为精神法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战胜困难、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