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书院: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扬中华精神铸诗书彭城
云龙书院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北首西麓,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将其改建,并亲自手书“云龙书院”匾额(1996年被发现),遂成为徐州历史上的最高学府。云龙书院坚持“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的书院精神,为徐淮地区培养了张伯英、徐树铮等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
云龙书院格局宏大庄重,凸显出书院历史上的官学气度。清水砖墙筑就的北门,上覆黑色筒瓦,悬挂的“云龙书院”匾额拙朴无华。乾隆年间徐州知府李根云的落款与门前抱鼓石,低调的吐露着其三百年前的官学身份。
为了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遗产,2012年2月,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址复建云龙书院。重建的云龙书院,为砖木结构,约2208平方米,投资造价,整个工程坚持原址复建、充分尊重历史的原则,在保持清初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增设展示厅和汉学讲堂,以体现云龙书院集展示、传授、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定位,将云龙书院建成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场所,重建的云龙书院保留了清代的建筑格局。
复建后云龙书院的建筑风格,对照同治徐州府志所绘的《云龙书院图》,云龙书院东倚云龙山西坡,西望云龙湖,依照清代官式建筑风格修建。书院轴线随山势南北而指,北门为正门。七进院落,分设三门、六斋、三堂,又有楼、亭、庙、祠、轩,完整再现了云龙书院的鼎盛风貌。略有不同的是,散布于院落、穿廊等处的,由书法家写下的笔力健劲的楹联。这批楹联出自2015年由市诗词协会、云龙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云龙书院全国楹联征集大赛。长联短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为这座原址复建的百年书院代入了些许现代气息,使云龙书院成为了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
复建工程于2014年6月竣工。2016年8月26日云龙书院开院运营。重建开院的云龙书院以“政府支持、部门管理、高校支撑、社团运营”为举办模式,以“书院+高校+媒体”为运营模式,弘扬国学经典 , 传播社科知识,并迅速在业内形成品牌,深受广大市民朋友和广大网友的欢迎和好评。
到目前为止,云龙书院共举办各类公益讲座近600场,其中近一半讲座为线上直播,点击量逾300万人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徐州文化高地和全国一流现代书院。鉴于云龙书院复建开院以来所取得的成绩,2023年9月,该院被省社科联等五部门评定为“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近期由国家住建部主管的优秀期刊《建筑》在新开栏目“历史建筑”登载了一篇题为《一庭书华耀彭城——徐州云龙书院建筑风格探幽》的文章,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这篇由云龙书院执行院长刘明和常务副院长李靖共同撰写的文章,从多个层面较为详尽地展示了云龙书院复建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风貌,也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这座有着300年历史传承的古老书院前世今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复院后5年来,云龙书院面向公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历史人文以及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成为彰显徐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助力建设文化强市,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又一个阵地和窗口。复院以来,书院成功举办了数场公益讲座、书画作品、历史图片、书院文物系列展览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云龙书院其规制完备,虽然仅存不到两百年时间,却形成了“以诗书为堂奥,以性命为丕基,以礼义为门路,以道德为藩篱”的书院精神,培养出如丁泗吉、徐树铮、张伯英等栋梁之才。云龙书院对徐州地区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影响深远。
近年来,徐州市委、徐州市政府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推进“文化徐州”建设的高度出发,2016年8月26日,徐州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云龙书院重新开院仪式。至此,沉寂了百余年的云龙书院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云龙书院目前已经成为徐州市重要的文化符号、文化地标,成为百姓认可的徐州文化高地和不可或缺的人文知识传播殿堂。
一庭书华耀彭城!云龙书院历经岁月轮转,几经兴衰,终又重生,成为徐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这座文化名城营造出“一座青山半入城”的恬静意境。
近年来,云龙书院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建设工程,精心策划,筛选讲题,相继开办了一系列的热门专题文艺讲座和文化展演活动,得到了市委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网友的充分肯定。
除此之外,云龙书院还围绕活跃书院的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书院在普通百姓中的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相继开展了多种具有书院特色的文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使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书院崭新的艺术形式走进百姓生活。(文/刘涵 摄影/陈浩 王朝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