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政务> 滚动新闻>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07-22 17:1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无到有,当前正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赋予了自贸试验区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日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与自主创新的“试验田”,其创新性改革试点方案汇聚成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有力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深耕制度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近年来,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秉持越发展越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互动,共同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开拓合作共赢之路。从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举措,不断拓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共同繁荣。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使命是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2013年至今,我国分7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山东、北京等22个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10多年来,各地自贸试验区在贸易、投资、金融、航运、人才等方面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站在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列,也积极服务了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合计进出口7.67万亿元,增长2.7%,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超18%的进出口总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推进,年度进出口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各地自贸试验区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释放了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截至今年年初,全国自贸试验区累计开展3500余项改革试点,国家层面总结提炼了7批改革试点经验、5批最佳实践案例,共向全国复制推广34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报告,肯定了中国自贸试验区10多年建设成就。报告提出,自贸试验区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广泛的经济联系,更为发展中国家谋求改革、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报告指出,中国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对接国际最高标准、注重可复制的改革为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采用分阶段的渐进方式,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扩大服务业和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全球视野看,新质生产力是赢得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的关键所在,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所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高水平自立自强,还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导力量,资源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好,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质条件,应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列。通过深层次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高标准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从根本上讲,新质生产力的产生都来源于科技创新。各地自贸试验区应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等方式,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涌现。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国际优质创新资源集聚。

二是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振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各地自贸试验区应加快制定产业升级规划,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基础。各地自贸试验区及其片区应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区位资源禀赋、区域特色等,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因地制宜形成更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更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要勇立数字时代改革发展潮头,聚合数字资源、创新要素和产业力量,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三是发挥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质生产关系。各地自贸试验区要在商品、服务、金融、人才、技术、数据、知识产权等更宽领域深化制度创新,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同时加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加强区域协同联动。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科技创新等需求,扩大试验空间范围、拓展应用场景,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容,形成覆盖更广区域、辐射更强效应的开放格局。各地自贸试验区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有效衔接,加强与区域内自贸试验区、高新区、经开区等联动,同时积极拓展与境外产业园区的合作空间,形成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合力,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

“智库观中国”助力自贸试验区提质跃升

国声智库紧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主线,积极贯彻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将推动产业发展作为服务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开展政策咨询、课题研究、人才服务、金融信用等工作,并依托智库成果进行“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推出重大品牌项目、工程,彰显自贸活力,赋能产业发展。

国声智库在“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推出“观自贸”服务板块,通过整合链接“智、政、产、学、研、媒、金”优势资源,创新“智库+平台+知识产权+投资+产业+大数据+城市”新模式,以新型智库的智慧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全面构建“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为自贸试验区产业振兴、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不断赋能。十年来,国声智库对各地自贸试验区及其片区的重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助力,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树立推广样本案例,为各地贯彻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持续服务和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助力陕西在推动制度型开放、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迈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新阶段。

工程聚焦“科创自贸”建设,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立足建好“双中心”这一重大使命任务,高标准建设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工程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光电子信息、增材制造、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丝路科学城,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开放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更多科创成果、科创企业、科创产业在丝路科学城聚集成势,打造西安科技创新新高地。工程为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提供战略传播服务,打造“科创自贸”西安样本。

工程支持“丝路自贸”建设,服务西安区域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集结中心支撑项目建设,提升班列集结能力、优化班列境外资源配置等服务效能,促进“班列+产业+贸易+物流”等融合发展,助力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工程推动“丝路国际自贸合作平台”建设,由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整合链接了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优势资源,集自贸课题研究、产业服务、项目合作、国际传播、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丝路国际产业联盟等多重功能于一体,为陕西与各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及“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平台。

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7年来,共有3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0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国家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日益彰显。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激发了自贸试验区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累计吸引了博世力士乐二期、东航赛峰、菜鸟国际、梅里众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项目在区内集聚壮大,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在日前发布的“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在全国57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16位,在全国28个内陆型自贸片区中,西安区域制度创新指数排名第5,比上年度排名均有所提升。

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蓬勃发展。2013年至2023年间,陕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进出口值达1.34万亿元,年均增长17.5%,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围绕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开行,陕西自贸试验区推出舱单归并、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20多项创新举措。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增加至18条,“+西欧”集结线路达23条,班列的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以陕西自贸试验区为代表的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蓬勃发展,随着其提升战略的不断实施,中国自贸试验区必将在未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蕴峰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智库专家)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